留住一方生态田园风光
[摘要]记者 付玉
进入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的村村通公路,半人多高的红叶石楠分列在道路两边,中心村庄家家户户门前都升级成干净整洁的水泥地面,样式各异的篱笆妆点着原本单调的菜地,“小清新”的田园风光让人移不开眼,杨安村是安庆市众多美好乡村省级重点示范村的一个缩影。
2014年围绕“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工作思路,安庆市涌现出众多美好乡村。去年安庆市首批77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已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岳西、潜山、桐城被评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安庆市获得先进县的数量与滁州、黄山并列全省第一。另外,潜山县列入国家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县,岳西县水畈村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怀宁五桥村等6个乡村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太湖县金鹰村蔡畈古民居等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望江县回民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城里生活不羡慕
2014年安庆市美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导和规范指导相结合,促进了乡村面貌的“两大提升”:从“特点”到“特色”;从“盆景”到“风景”。坚持生态涵养和生产发展相结合,彰显农村发展的“两大重点”:顺应农民“想干的”,让家园保持田园风光,大力建设“村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生态环境;着力农民“能赚的”,让农民回归农村创业。
绿树环抱的村庄、黑瓦白墙的农房、整洁宽敞的村道、倒影如画的池塘、配置齐全的广场,这是杨安村现在的样子;然而在美好乡村建设之前,杨安村的道路、卫生却又是另一番样子。在杨安村村民黄加财的记忆中,村子里的泥巴路总是很难走。“稍微下点雨,门前屋后的路就泥泞得不得了,有时候一连几天的阴雨天,加上村民来来往往,本来不怎么宽敞的泥巴路都无处下脚。”2014年12月31日,采访中黄加财告诉记者下雨天驮着自己的老旧自行车走在泥地里,是他常常做的事。
黄加财所属的是杨安村兴庄组,全组共20来户,80多个村民。美好乡村建设时,组里每家每户自愿出资千余元将门前的空地进行了硬化,距离黄加财房子不足10米的地方村里还建设了一个小广场,配备了4、5种体育健身器材。对于这个广场的“前身”,黄加财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以前那里是块空地旁边是一条臭水沟,之前没有垃圾桶,也没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定期收垃圾,我们的生活垃圾全都往那块空地和臭水沟里丢,看上去乱糟糟,夏天味道不仅重,蚊虫也很多。”在黄加财看来,如今村里又干净又整洁,住在城里还没有住在村子里舒服,“房子又宽敞,空气又清新,吃的都是自己种的。”
念活“产业经”
村民“腰包鼓”
作为范岗镇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核心区,杨安村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贯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吸引了众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土地流转方面,全村5700亩耕地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规模化发展优质稻麦和有机蔬菜。
土地流转后,农民从政策直补资金、土地租金中每亩土地直接获得收入700多元,引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吸纳劳动力2000多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懂农技、会管理、拿工资、有特长的“新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万—4万元。目前,全村就地就近从事制刷业的有2000多人,从事烟机配件、包装及物流等产业的近千人,二、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自己做生意,妻子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一个月2700元的工资,夫妻俩都能赚到钱,黄加财觉得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由点到面”推进村庄社区化
“村里规划的杨安新村建成以后,示范效果很明显,其他一些组的村民主动要求对所在的村民组进行整治提升。”据杨安村书记赵东山介绍,杨安新村于2010年启动建设,共96户,400余人,于2012年底建成。目前,华庄、王庄、兴庄、小河、大屋、彭庄村民组已经确定村庄整治项目规划,华庄、王庄、兴庄完成了整治,小河组村庄整治正在建设中。
通过自筹资金,杨安村新建和硬化主次干道3.2公里,中心村173户住户已全部安装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中心村各主次干道两旁安装电力、太阳能路灯82盏,实现了中心村村庄亮化;建成村口停车场、农民休闲广场各三处。
在环境整治方面,中心村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聘用3位保洁员,安装垃圾桶40个;修建了有动力的污水处理站1座和132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1座,兴修排污管道2338米,实现了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到户率100%;栽植草坪4700平方米,景观架108米,大理石饰面绿化池16座,共栽各种树木11250棵;完成了151户的卫生改厕,并对4个河塘沟渠进行清淤,共清淤5万方;拆除改造危旧房屋42间,修砌围墙700余米,对旧房屋进行修缮、外墙刷新38660平方米,修补外墙面4000平方米。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美玲
闫江
记者
卢向波)只因鸡毛蒜皮的琐事纠纷而雇凶伤人。3月1日,记者从桐城警方了解到,犯罪嫌疑人程某等人因涉嫌故意伤害已被批准逮捕。1月4日...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