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全管理提升在“心”不在“新”徐健

江淮时报 2014-04-18 09:11 大字

[摘要]徐健

一次次安全检查在进行、一个个安全之星在诞生、一场场安全讨论会在开展、一个个安全管理制度在修订、一份份安全目标责任书在签订……。回顾以往,从国网公司系统内的事故通报和网络披露的信息看,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中典型的马虎、凑合、不在乎,把安全制度、安全规程抛在脑后而引发的安全事例仍屡屡出现。你或许会产生几番庆幸、诸多感慨,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就是绝大部分安全事故中“三违”现象与悲剧的发生往往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员工内心本身就没有构筑起 “电网”,触碰制度也“电死”不了人,无论多新多细的制度也到达不了人的“内心”。

如何才能让安全生产制度深深烙印在员工的内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要认识到,安全生产不是今天才有的,无论制度、流程、规范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主题只有一个: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安全生产制度、流程和规范过多、过细,员工不一定就能记住,工作中也就无法用得上。太多的制度、流程和规范也就只能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摆设。

其次是让员工充分认识遵守安全生产制度的必要性。安全生产制度是完备的,但个人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导致了认识的差异,给员工带来被动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许多的隐患。这就需要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制度的学习和深层次地理解,认识到遵守制度的必要性。比如有的员工认为班前班后会议太啰嗦,为什么还要严格作出要求?这就要引导员工掌握,班前班后会的目的是规范作业人员行为,推进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实现安全预控、在控、可控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从源头上杜绝习惯性违章和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保证。倘若没有这个制度,工作人员就无法确知工作现场带电部位、高空作业、电动工器具使用等危险点以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员工也就不能全面掌握当班完成生产任务和执行安全规程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引导大家理解、认识按操作规程作业既是企业保持和谐生产经营的要求,也是保护员工自身生命安全的必然选择,通过认识到遵守安全生产制度的必要性,员工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遵守制度,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增加安全保障。

第三,要加强员工的责任心教育。形成安全生产“我会安全”的氛围,是当下生产企业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愿望。而笔者的理解,“我会安全”就是员工发自内心的一种对企业、对本人和家庭的责任态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有回来,这是每个人都认知的常理。家人盼望平平安安的团聚,我们不能让父母斑白的双鬓再添一缕愁绪,更不能使孩子稚嫩的心灵受到风雨的侵袭;我们承担着父母的盼望和孩子的依赖。工作不能让我们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在工作环境中形成“我会安全”的安全氛围是对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以及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回想国网公司通报的每一起人身伤亡事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同时,我们都会发现责任人不遵守岗位职责,违反操作规程是酿成悲剧的直接原因。前车辙后车鉴,通过惨痛的血的教训,使员工们警惕到自己在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他人幸福、自己幸福的责任,明确到自己工作上的一点疏忽、失误或麻痹,将可能损害人的精神、财产、甚至生命。所以安全防范必须从“心”开始,克服惰性和侥幸心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违规现象应及时改正或制止,把安全真正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实现“四不伤害”的根本。

第四是管理者和员工要认识到,创新并不是出台新的措施和方案才是创新,其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企业安全、和谐、发展,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也是一种创新。

第五是加强对违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惩戒力度。一要建立企业层面的安全生产“1号文”制度,年初即把当年安全管理目标、思路、措施、重点工作等形成纲领性文件下发基层,各基层部门结合要求制定组织、保障措施,确保企业全年目标的实现。二要建立企业领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并实行“一票否决”。三要形成部门、班组到个人的责任传递机制,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层层进行追究,直至“清退”出队伍,让员工知道,触碰制度也会“电死”人。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鲜话题。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恪守的信念。平时要记住、工作之前要对照、操作时刻要用上,每时每刻都铭刻在心里,使安全生产制度成为一种潜意识,不冒无谓之险,不存侥幸心理,这样,安全生产就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心的向往和信心的保证。

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管理提升活动正式一个最佳的契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的投身到安全管理提升活动之中,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提升在“心”不在“新”。

作者系国网安徽桐城市供电公司

安全质量监察部主任

新闻推荐

以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为基础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教育补贴

以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为基础,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教育补贴经费 “钱随人走”,提高对接纳随迁子女就读学校的资金补贴。——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范围,逐步将有意愿...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