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的“家里人”——追记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原党总支书记宋福应
[摘要]追记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原党总支书记宋福应
■ 本报记者 黄永礼本报通讯员 张植骏 胡艳凌
为民情怀——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去世前两天,宋福应像平常一样,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2013年10月20日上午,宋福应赶到村部,和村干部商量,趁雨季前再深挖几口当家塘。下午,他到村主干道旁,挨个查看新植的树成活情况。
10月21日11点半,村委会主任柯高远接到宋福应的电话:下午一起到镇国土分局汇报土地增减挂工作。
然而,15分钟后,柯高远的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宋福应吃力的声音:“不能去了! ”寥寥数语,竟成了他与樟枫村4500余名干群的诀别语。
因食管支架刺穿食道动脉血管,抢救无效,宋福应不幸去世,生命定格在58岁。噩耗传来,人们陷入无尽悲痛中。
返流性食管炎,是宋福应的老毛病。4年前患病后,医生建议他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防癌变。村里事情多,任务重,宋福应无暇顾及。
因食管炎常疼,宋福应经常找村卫生室室长高琦开药、输液。高琦建议他彻底检查治疗。宋福应总说:“工作忙完了再去。 ”这一拖就是4年多。
2013年1月22日,宋福应被确诊患上食管癌。
迫不得已,他安排好村里工作,赴上海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不幸患上手术并发症——食管气管瘘,必须安装气管支架堵住瘘口。医生嘱咐:静养,尽量少说话。
重症监护室里,儿子宋辉悄悄把父亲的手机调成静音。好几天没接到村里一个电话,宋福应纳闷起来。发现儿子动了手脚后,他很不高兴,“乡亲们打电话找我,肯定是有紧急的事情,耽误事怎办? ”一看有18个未接电话,他不顾病痛,一一回拨。
3月1日出院,宋福应的体重已不足90斤。回到村里,医嘱早已被他忘得精光。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他每天到新农村建设施工现场,进百姓家门,查看工程进度,了解群众想法。看着宋福应忙碌不停,镇村干部都替他担心。
气管支架位移,随时有生命危险。5月3日,宋福应被迫住进桐城市人民医院。人躺在病床上,他仍挂念村里的事。
为调处两户土地流转难题,他乘医生午休时机,偷回村里开协调会,解决好争端才回到病床。
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宋福应说,村里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矛盾就会升级。只要以心换心,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村民就会把你当自己人。
一次,村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推进到王河村民组,被一块2分棉花地挡住了脚步。年近七旬的王老太太,就是不答应流转或置换。
宋福应赶到现场,见老太太正在摘棉花,二话不说,进了棉花地,把头上的草帽当箩筐,一边帮她摘棉花,一边和她拉家常。摘完了棉花,他挑着棉花送王老太回家。
活干了一下午,话也说了一下午,王老太见宋福应像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她,思想也转了弯,爽快地答应了流转土地。
“村里要发展,少不了征地、拆房、拆违、迁坟,都是棘手的事,但在宋福应面前,再倔的人都能感化,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村里退休干部饶世益非常敬佩宋福应这套方法。 5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上访。
奋斗精神——
“干工作像铁人,精气神胜过30岁的年轻人”
地处偏远的樟枫,曾以“苦瘠”著称,村集体负债18万元,落后的帽子戴了好几顶。
交通闭塞、资源未利用、干群不和气,面对发展瓶颈,宋福应觉得必须凝聚村干部、党员、群众力量,选准产业,迎难而进。
2008年,刚上任,一件尴尬事摆在宋福应眼前。因建设没大进展,樟枫村的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被摘牌。
“能不能保留半年?如果没个大变化,我们二话不说。 ”面对宋福应的恳请,市里破了个例。
他创新村级工作机制,村两委干部实行工作会商、分工、督查、奖惩机制,设立生态农林合作社等6个特色党支部,搭建“双向承诺”和“评星挂牌”等平台,激发党员干部带头热情。
人多、地广、事杂,宋福应在各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党群理事会,让群众“选信得过的人、议该办的事、管正办的事、成想办的事”,凝聚了全村力量,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推进迅速。
挖掉穷根,得干几件大事。宋福应决定招商引资,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村民就业。
半丘陵地貌的樟枫村,沟沟壑壑,农机难展手脚,开发成本高,不少公司看不上。很多时候宋福应磨破嘴皮踏破鞋,用真诚打动别人。新桥农牧业科技公司就是被宋福应的真情打动的。
当初,公司负责人来村考察,看一眼掉头就走。宋福应一次次上门,赶到20公里外的公司,一遍遍说虽然自然条件差了些,但群众基础很好。
“村里机耕道上杂树丛生,机器根本进不去,你们3天能清除掉,我们就签合同。 ”公司负责人程斌将了宋福应一军,想让他知难而退。
没成想,宋福应带着村民没日没夜地干,3天后再次登门,说路障都清除干净了,邀请程斌亲自去看看。
“这个书记是真为群众办事,真想干点事。 ”被感动的程斌决定来投资。 “来了后没有感到后悔。 ”程斌告诉记者,在流转3000多亩土地中,和村民没有发生过一起矛盾。
辛苦换来丰收景。几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山场开发,宋福应先后引进多家园林、牧业公司,兴建了“万亩生态观光园”,优质稻麦、蔬菜种植园和粮食产业园。
“桐城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桐城市美好乡村建设考评先进单位”“安庆市平安村”“安徽省生态村”……2009年以来,樟枫村先后获得30多项荣誉。
宋福应带领樟枫人挣足了“面子”,更夯实了樟枫村的“里子”,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8年的4100元,增至2012年的10680元,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
“干工作像铁人,精气神胜过30岁的年轻人! ”镇党委书记高光柏这样评价宋福应。
道德情操——
“不图权,不图利,只求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宋福应是外村人,但樟枫人对他早已熟悉。
1994年,他被调任位于樟枫村的挂镇乡轮窑厂厂长,自此和樟枫人结了缘。
第二年,轮窑厂改制,宋福应任改制后的宏大建材公司总经理。他吸纳樟枫人进厂务工,舍近求远在村民当家塘中挖土制砖,深深地打动樟枫人的心。
看中宋福应的德才,2008年,范岗镇党委推荐宋福应跨村任樟枫村党总支书记,寄望他改变这个落后村面貌。
“村干难当,在樟枫这样的贫困村后进村,更难当。 ”对于这个决定,宋福应有过犹豫,而且公司发展势头很好,哪里抽得开身。
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妻子坚决不同意,极力阻止他,甚至赌气跑回了娘家。
纠结了10多天,2008年1月18日,宋福应毅然走马上任。听说宋福应来村干书记,很多人不相信。
在一些人看来,宋福应很傻:身为建材公司老总,年收入近百万元,何苦来当这操心的芝麻大官,一年只有万把块钱的补贴,图个啥?
在一次会上,宋福应向大家袒露心迹:一名党员,接受党的委派,为百姓做事,是我的本分。我不图权、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不辜负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
为了这份信任,他把自己公司以劳务外包的方式,交给承包人打理,集中更大精力办好村里的事,每年多支出10多万元,相当于村干部年工资的七八倍。
为了这份信任,他不计报酬,默默奉献。村委会主任柯高远说,老宋的工资,都“贡献”给了樟枫,它们变成了送给困难户的救济款、送到小学的助学奖教金、村民办红白礼事的随礼钱、为村里跑项目的车旅费。
虽然比较富有,但宋福应生活非常俭朴,不喝酒、不玩牌,和群众拉家常时偶尔抽支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身衣裳,土里土气。
宋福应慷慨私财,但爱护公产。 2010年后,村集体收入虽已达20万元,他从没乱花。村部的食堂,烟囱几乎不冒烟。有时晚上要到村民组开会不能回家,他吃住都在公司。
“有时候和宋书记到市区跑项目、办批文,中午11点多了,他既不请吃,也不吃请,照样饿肚子赶回家吃饭。 ”柯高远说,樟枫村所有开支,均见得了“阳光”。
近5年,宋福应为樟枫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和项目实施资金800多万元,但他从未从中报销一笔车旅费、餐饮费、医药费。
行得正、做得端,宋福应赢得了村民由衷信赖与支持。
宋福应的儿子宋辉,在樟枫村创办一家塑料包装公司,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一年产值将近2000万元。宋福应去世后,樟枫人把宋辉推上村党总支书记的位置。宋辉说,要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让樟枫发展得更好,人民生活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尚实)4月9日至10日,副省长谢广祥深入桐城市、太湖县和安庆市区调研省十三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基层全民健身设施建管用情况,并在安庆市主持召开第十三届省运会筹委会全体会议。谢广...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