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超种粮增收“有一套”——品种跟着市场走 打通稻米产业链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07-30 11:20 大字

7月24日一大早,虽然已烈日当空,桐城市吕亭镇狮山村的种粮大户胡超依旧走进自己的稻田。他一眼瞅到隐藏在一片稻苗中的稗草,用力拔了出来,指着根茎很粗的稗草对记者说:“你看,如果现在不拔除它,到时候就会影响稻谷的产量。 ”自从2011年开始包地种植水稻以来,每天早晨4点多钟就下田巡视,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分片管理责任清

原先一直从事粮油加工行业的胡超从未种植过水稻,但从2011年承包1400多亩稻田开始,转换了角色,成为一个专业农民。2013年,他的耕地承包面积已扩大到4100亩。承包收入也由开始时的每亩亏损100多元到现在每亩盈利400多元。如今他站在田埂上颇有自豪感。

“工厂化管理就成为我的一个选项。 ”他向记者介绍到,以1000亩为一片,共设4片,每片聘请一位种植经验丰富的片长。亩产一千斤,是每位片长必须完成的及格线。及格的片长,每年一亩田能拿到25块钱的工资。如果每亩稻谷超产100斤,片长就会多分到50斤稻谷;反之,每亩减产100斤,片长也将会被处罚30斤稻谷。

自从把自己家的几亩地转给胡超以后,50多岁的谭绪才就摇身变为千亩稻田的管理者。 2012年,水稻平均亩产1100斤,谭绪才除了拿到2.5万元/年的工资外,每亩还多收入60元。对于胡超来说,也减轻了大田管理上的压力,保证每亩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主打粳稻避风险

受籼稻进口量大增等各种因素影响,籼稻的价格持续走低,而粳稻的刚性需求日增,也带动粳稻行情的坚挺。特别是前年以来,糯稻的价格更是逐步走高。胡超则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压缩籼稻面积,有限扩增糯稻种植,并以粳稻唱主角。他今年只安排种植了500多亩糯稻、200多亩籼稻,其余全部栽种了粳稻。

他告诉记者,虽然杂交籼稻单产量比粳稻高出100斤左右,但市场销售价格却相差0.2元/斤。每亩粳稻纯利润比籼稻高出100元左右。

自有品牌闯市场

“种田只能得到粮食生产的初级收入,对稻谷进行深加工,才能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 ”胡超对记者说,从2011年承包耕地以来,每年70%的稻谷都自行加工成稻米,并销往昆明、杭州、西安和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的粮食集贸市场。他给记者算账到,以粳稻的收购均价130元/百斤,粳米的销售均价180元/百斤计算,扣除人工、电费等加工环节的开支42.5元/吨,每吨可以多获得千元左右的毛利。

今年他新近注册了“四溢三宝”商标,计划着不仅打入国内稻米的低端市场,还准备以自有品牌为支撑,逐步往稻米中高端市场靠拢,以创造更大的产品附加值。

在各类种植成本不可避免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不仅仅胡超,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们正走向打造自有粮食品牌之路,或许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走出发展瓶颈,由庄稼人变身为农业产业经营者。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今年桐城市共建立个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

今年桐城市共建立14个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总面积达14.9万亩。通过高产创建项目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示范样板,示范带动区域均衡增产。其中,单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平均亩...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