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生养猪也能养出一片天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12-30 12:24 大字

编者按 为集中宣传一批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型,看看他们的创业苦乐,听听他们的成功秘密,本报《农业周刊》今起推出《喜看“凤还巢”》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桐城市黄甲镇三新村见到吴琪时,他刚驾着黑色的丰田越野轿车从外面考察行情回来。吴琪的父母笑着告诉记者,这车是儿子刚刚买的。提起吴琪,黄甲镇三新村人都会翘起大拇指。从一名大学生到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吴琪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引领本地村民实现了从传统养猪到现代养猪的大转变,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养猪走上致富路

“从小家里就有养猪的传统,但是那时候由于技术落后,家里的猪常常病死,父亲很伤心,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学习养猪技术,帮助父亲养好猪。”1987年出生的吴琪2005年毕业于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前曾实习于庐江白湖养殖有限公司,很敬业,肯钻研,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一直抱着回家创业的理念,心怀宏愿的他谢绝了公司领导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投入到养猪的筹划中。

“刚开始的时候父母亲不支持,他们在养猪上吃过亏。再说年轻人做这一行,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我一再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 ”吴琪说,虽然父母同意了,但是刚开始养猪就遇到了困难,创业之路充满艰辛。

屡遭困难矢志不渝

创业的艰辛让吴琪至今想起仍感慨不已。首先,厂房的改造需要人力和财力。他拿出父母多年的积蓄,又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东筹西借,筹备了十几万元。 2007年初,他的250多平方米养猪场建成投产,他也正式当起了猪倌。

“刚开始的时候投入2万元买了10头母猪,从打扫猪圈、喂食,都是我和我女朋友一起慢慢做。没有钱我就自己在河里捞沙卖。实在借不到钱了,我就和我女朋友家人在田里种菜、种红薯,和饲料拌在一起喂猪。2008年7月的时候母猪开始配种产仔了,那时候资金更加紧张了。没有办法我就去找当地饲料厂负责人帮忙,他被我这个小毛孩的创业精神感动了,同意赊欠饲料给我,帮我渡过难关。 ”在创业之初,吴琪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一天的劳动时间常常要超过14小时。他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山区冬天特有的低温条件给生猪养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说起来很心酸,由于我的猪场在山区,冬天比较冷。我记得有一次母猪生下来的小猪给冻死了7只,我当时都哭了。从那以后我就和我女朋友轮流值班给产房里生火加温,可是这样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急得没有办法,就找到村干部,村干部帮我从银行贷到小额贷款,帮我建成了16组标准的产床保温箱,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付出终有回报,2007年底吴琪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科学养猪效益高

2008年到2011年,吴琪开始提升创业思想,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他积极引进大约克母猪,长白公猪,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优势,进行不同的种猪与公猪的杂交试验,培育出新型猪种——杜长大,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和产量。 2010年,吴琪又争取银行贷款30多万元,多方筹集资金8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化母猪舍,限位栏100多组,产崽房一幢及产崽床18套和母猪自动饮水工程。现拥有母猪40多头,后备母猪20多头,年出栏生猪近千头,在当地养猪行业里是佼佼者。

“我们这里是山区,所以养猪一定不能破坏环境,必须要科学环保养猪。 ”吴琪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他就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沼气池,解决了猪粪的问题。沼气池建好后,猪粪处理不再是难题,沼渣沼液正好用来种植青饲料:红薯、三叶草、俄罗斯饲料菜。 “我这里的猪都是喝山泉水,吃青饲料,养殖成本减少10%,而且疾病少,肉质鲜美,受到安庆市区老百姓的欢迎,不愁销路。 ”吴琪说,今年为了带动乡亲们一起养猪,他成立了桐城黄甲天邦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40多人参加合作社。

未来目标养黑猪

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吴琪,今年八月购买了一辆丰田越野小轿车,用于外出考察市场行情、开拓销售渠道。谈到未来规划时,他说一方面,转变养殖思路,转向特色黑猪品种的养殖,将投资200多万建成年出栏2000多头的黑猪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在水库养殖的基础上,建立起鸡鸭鱼等原生态一条龙养殖模式,把养殖业做大做强。 (本报记者刘刚)

新闻推荐

生猪屠宰场影响居民生活

民情热线:我家屋后有个生猪屠宰场,建于2005年,距居民区只有两三米远,每夜猪叫、人喊、狗吠,声声入耳,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去镇政府反映,至今也没有任何处理结果。桐城市青草镇一读者答:青...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