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办厂脱贫富了家脱贫户过上了好日子 本报通讯员 吴金旺 王会光

安庆日报 2017-06-26 09:06 大字

“感恩服饰”,一个服装厂起这么好听的名字,这是谁开的?6月20日下午,烈日炎炎,由宿松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作协组成的“脱贫攻坚”采风团10余人,驱车20余公里来到采风第一站凉亭镇三德村,一下车便看到紧邻村部的一家服装厂,大家都很好奇。

“该厂主叫石加林,他是一个脱贫户。以前在上海打工,也挣了一些钱,但是后来他孩子生了重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最后还是不幸夭折,弄得人财两空。他家的几间破旧老屋,在去年洪灾中倒塌了。母亲又常年生病,欠了一屁股债,妻子对这个家庭彻底失望了,一气之下,离他而去。”从村支书祝金华的的介绍中得知,石加林原来很不幸,但他很有骨气。他在享受到国家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由术东组迁到105国道旁集市附近的扶贫搬迁户住宅区、分配到一套100平米崭新的房子后,在乡村干部的张罗下,他在村部旁租了一栋200多平米宽敞的厂房,开起了服装加工厂。几年下来,他把服装厂经营得风生水起,生意煞是红火,他家很快脱了贫,逐渐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现在我有10多台机器,7个工人在我厂里打工,只要肯干,人均每月可挣到3000多块钱,不足3000元的我补足。对特困户,我每月还提高他10%的工资。”石加林笑着说,如今他当上了小老板,找了一个外地姑娘,组建了新家庭,他已经非常满足了。“去年洪灾爆发时,他还买了1500套服装,由宿松义工协会捐赠给了灾区。”镇扶贫站胡祥赞扬他说。

养殖脱贫是好招

三德村民余东华,67岁了,未脱贫前,老伴常年生病,家里养了三四只羊。懂养殖技术的他,由于缺少资金,养殖总是上不了规模。去年,通过小额信贷担保,他贷了5万元,把养殖规模扩大了,现在养了300多只羊。为此,村里还帮他租荒山,建羊圈。他抱养的女儿也找了个女婿,以前他们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也回来帮他养羊了。

“喂!这里!这里!”我们循声来到余东华的养殖山场,一位戴着崭新的麦草帽、穿着黑套裙和黑长筒靴的美女让我们眼前一亮,原来她就是余东华的女儿余引弟。“嘿!咩!咩!咩!”等我们到来后,姑娘就踏着杂草和荆棘丛生的山地到松树林里赶羊去了。当我们跟着她走近可爱而健壮的波尔羊群时,她的男朋友也出现在我们视线中,一幅绝美的《山林夫妻牧羊图》瞬间呈现在我们面前。

“羊吃饱了才回去,天下雨羊就容易生病,不能吃有露水的草。”这位长得结实而憨厚的小伙子走到我们面前说。从交谈中得知,他叫陈百宁,怀宁县人。为了孝敬老人,为了发家致富,也为了甜蜜的爱情,他们决定放弃大城市里热闹的打工生活,回家帮助老人扎根山场养羊,他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为了养好羊,他到太湖县周边等地取经,已学到了很多养殖技术。这对年轻人以孝为先,敢闯敢干,甘于寂寞,其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岳父在山场另一头,养了140多只土羊。同时,他家承包了十几亩旱地,种草、种玉米、种黄豆,为养羊提供食料。他们还在西边塘租了一场地,用来盖羊棚。“每只羊可卖1500至2000元,一年可获利几十万元。”村干部余天国给我们粗略地算了一笔账。

在夏家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脱贫户姚应来家。当时,老姚外出干活去了,其侄儿正在他家堂屋后面桌子上认真做作业,给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感觉。“来,进来,进来坐一会儿!”刚跨进门,老姚的妻子祝雪飞十分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你现在住在这里生活还好吗?”我们开口便问她。“好得很,好得很!瓦屋凉快,夏天一点不热。”祝雪飞连声笑着说。

“她家的三间小瓦房,是2015年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建造的。”村干部姚主任向我们介绍,祝雪飞患有肌肉萎缩症,只生了个女儿,今年23岁,经镇里培训,在镇上做裁缝,每月能挣2000至3000块钱了。另外,通过村里的扶贫项目光伏发电,30户一个点,其发电量集中并入国家电网,贫困户自愿入股,她家入了股,每年可直接获利3000多元。

“以前我家吃低保,现在政府帮我家脱了贫,再也不能要国家的钱了。”祝雪飞笑着摆手向我们示意说。

搬迁脱贫安新家

离开夏家村,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太阳村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祁雨山。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的宜居环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排排徽派建筑房屋鳞次栉比,均为灰瓦白墙,煞有气派。一条小河在美丽山庄和绿色田野之间穿过,两岸仿长城围墙,优雅而美观,河水洁净潺潺流淌。民众文化乐园坐落在广场中间,舞台背景墙上“太阳村民众文化乐园”几个鲜艳的大字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几个小男孩打乒乓球玩得正欢,对我们的到来,似乎全然不知。

“这里既是美好乡村建设点,也是易地搬迁安置点。这个示范点沿线共有323户1000多人。我们通过一事一议,对河道进行了治理,以保护凉亭母亲河。另外,每个贫困易地搬迁户可分得一套三层的房子,价值18万元。”村支书陈后荣说。

当逛到一位老人家门口时,我们连忙进去看望一下。据老人介绍,他叫贺得仁,今年63岁,媳妇与儿子离了婚,孙女在附近读初中,两个孙子在镇上读小学,他和老伴在家陪读,让儿子在外安心打工。“去年发大水时,我老家吴屋组的旧房子被洪水冲倒了。现在国家政策真好,让我家住上环境这么美的楼房,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比蜜甜。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哦!要不然我一家人还不知怎么生活下去呢!”老人牵着两个孙子笑眯眯的,他怀着真诚感恩的心不停地对我们说,“我家上下两层有四间房,这栋房正好适合我家住,家里有自来水、冰箱、厨房、卫生间,方便得很。”

***巧施策,凝心聚力促致富。通过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像这样的脱贫户,在凉亭镇越来越多。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仅三德村就有107户319人顺利脱贫;夏家村三年155户571人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近年来,凉亭镇聚焦中心工作,致力脱贫攻坚,很多贫困户共享了国家***政策红利,逐步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河塌乡多举措确保安全度汛

为确保安全度汛,宿松县河塌乡围绕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采取多举措加强汛期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放大做”,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具体责任。该乡通过乡村干部群、微信群、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