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宿松:民间剧团唱火农村文化一片天本报记者方文本报通讯员孙凯华

安庆日报 2017-06-19 10:00 大字

根在民间花自艳

宿松县长铺镇马塘村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记者还没进村已先闻戏声,“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优美的黄梅戏曲调飘荡在原本是寂静的山村。

一进村口,流动的舞台立即映入眼帘,虽然离开演还有半个小时,村民已从不同的方位赶来抢占有利位置。村民高荣栋告诉记者,听说有戏看,他特地从老远临村赶过来。来演出的群芳民间黄梅剧团团长汪方荣粗略估计了一下:“今天至少来了三四百人。”这样热闹的演出景象在宿松县的乡村随处可见。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每次演出前几天,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地散布开去,有的村民还会通知邻近村的亲戚来看。”

“宿松民间剧团之所以活跃,关键是拥有一块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土壤。”汪方荣说。在宿松民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或者从政、经商者荣归故里时,都会请剧团来演一出戏,这是宿松的一种风俗。

据了解,这些民间剧团大多定位于农村市场,演员原来基本上都是农民,因为爱好或接受过黄梅戏艺术培训而走上演出之路。他们最初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才三五个人凑到一起走乡入村地演出;当农村市场被打开后,这些民间剧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剧团数量也开始壮大,剧团也从以往三五个人带着简单乐器的“草台班子”,变成十多个人带着舞台、服装、音响演出的“半专业团体”。

据宿松县文化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注册的民间剧团20多家,每个剧团从10人到20人不等。每年演出少则几十场,多的近600场,2016年演出收入近千万元。

为什么农村演出市场那么红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间剧团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高涨,为文化演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另一方面是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愿意将钱用于文化消费。

如果从民营剧团的自身发展去寻找内因,如果从演出节目去分析,或许又会得到一些新的答案。

细究农村演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那些剧种,还是黄梅戏。“而黄梅戏一大优势,正在于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的根在农村。”宿松文广新局副局长熊周武说。

“老百姓爱看什么,我们就演什么。”采访中,几乎每一位民营剧团团长都会说这句话。而“草台戏班”的先天优势就是接地气,他们最懂得“老百姓爱看什么”。

熊周武认为,民间剧团之所以火爆,原因之一就是它填补了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空白,“民间剧团的演出适应农村现有的人口结构,提供了符合农民口味的娱乐形式,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

采访中,许多民间剧团的团长和演员都一致认为,没有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没有今天红火的演出市场。宿松县兴成黄梅戏剧团陈幕春感叹道:“没有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哪有我们生存的土壤?”在他看来,农村的文化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现在只是开发了一小块而已,离农民的需要还差很多。”

运作机制灵活多样

为了谋求发展,宿松县民间剧团首先在自身机制上下工夫,实行灵活多样运作机制。宿松民间剧团的组合形式多样:有夫妻式、家庭式和组合式。由于结构比较灵活,在农村市场的演出中,就显得轻松自如。演出旺季,这些剧团穿梭于大小乡村;演出淡季,演职人员又化整为零,各自回家,从事劳作;待到演出旺季,重新组合出场。

剧团团长就是老板,对人、财、物拥有自主权和决定权。剧团的演职人员基本都是松散式的全员聘用,演员进出自由,每个“演季”中的演员相对固定。演出收入按场计算,少数剧团实行以角定酬。为获取最大的演出收入,剧团尽量降低演出成本,演员一般都一专多能,能唱会拉。下乡演出,与农民同吃同住,一切从简。

剧团把演出的主阵地放在农村,把农民群众当成“上帝”,农民需求什么他们就演什么,不断研究农民喜好的剧目和形式,除了以黄梅戏传统古装剧为主外,还结合当前农村现实创新剧目,贴近群众,受到广泛欢迎。

为了不断扩大演出市场,这些剧团还主动开展市场营销,全体演职人员不等不靠,全员找市场,哪里有需求就去哪里。通过攀亲结友或由经纪人牵线,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省外市场,现在已涉足湖北、江西、福建等省的广大农村地区。

正是凭着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市场意识,这些民间剧团一步步发展壮大,日益进入正轨。人员收入也由以前的一场几十元发展到现在的一场一二百元,平均每个演员的年收入达三四万元。

熊周武告诉记者,宿松民间剧团的发展,有欢乐,也有困顿。就自身发展的现状看,还存在着设备、师资匮乏、新创剧目稀少、队伍不稳定等方面的制约和压力。针对民间剧团繁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宿松县文化部门确定了“引导、服务、支持”的方针,将民间剧团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加强演职人员业务培训频度,帮助剧团提高演出水平,要求剧团的演出剧目推陈出新,鼓励创新剧目,打造精品力作。

新闻推荐

张金锐在宿松经开区调研时指出加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力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本报讯6月9日,市政协主席张金锐赴宿松县经济开发区调研。市政协秘书长张强参加。张金锐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宿松县经开区电子产业园、晨旺木业产业园、红爱服饰有限公司和新发地农产品物流...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