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丽乡村呼唤“五个回来”储北平

安庆日报 2017-05-19 09:20 大字

从危房改造到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安庆市干群实干苦干,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吃水不用抬,出门不湿鞋,煮饭不用柴,垃圾不用埋,污水不用排,线杆连成排,路灯亮起来,腰包鼓起来,村民乐开怀,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同时,乡村是否真能望山见水记乡愁?答案并非尽如人意。诗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传承的共同记忆。乡愁背后,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在呼唤着“五个回来”——

让鸟儿回来。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大多记得小时在乡村掏鸟窝的情景。但随着乡村肌理的变化和山头林相的破坏,如今鸟儿已越来越少了。其实,鸟兽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亲密朋友,正是有了它们,生态环境才有了良性循环,生活环境才变得多姿多彩。爱鸟护兽,除了要加大舆论宣传和打击滥捕力度外,最根本的是保护好生态。社会进步的标志不仅在于建设了什么,更在于拒绝破坏什么。拒绝破坏生态,应该成为共识,必须拿出更高标准,保护好树木和山林,给鸟兽预留栖息之地。

让鱼虾回来。我曾走访过一山区县的几条河流,发现河道两旁垃圾成堆现象亟待整治:有许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河水较清澈河段,多被水草、琐碎垃圾覆盖;在一些小溪渠岔口,到处是丢弃的农药包装袋、塑料袋、瓶瓶罐罐……其场景与沿岸美好乡村建设背道而驰。让鱼虾回来,整治河道、农田污染刻不容缓!然而,让鱼虾回来,绝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居、企业机关和每个公民都自觉行动,各尽其职,各尽其能,才能齐心呵护共同家园,才能协力描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新安庆。

让青年回来。人都不在故乡,乡愁何处安放?留不住年轻人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让年轻人留下,激活农村人气,推动三农发展,这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关键所在。目前,党和政府正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乡村环境,其目标是让农民拥有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城乡统筹大环境下,眼前最重要的是为年轻人创造好的环境,在农村建功立业。比如,通过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设立、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让他们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也只有让他们在农村建功立业了,发展致富了,才会真正扎下根来。

让乡贤回来。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有“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传统。如今叶落归根观念,却碰到了没有让你回去的可能,为啥?其本人自从农村户口迁出进城后,再也无法回迁得以安排宅基地造房定居。费孝通曾感叹:“乡间把子弟作为人才送出来,结果连人都收不回。”如何激发乡贤们的还乡热情,吸引“知识老年下乡”,必须有一种相应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与之匹配。众所周知在历史上乡贤的作用很重要,其在乡村组织、教育、风俗、德行的教化与引领,更多属于乡村文化与乡村治理。因此,倡导乡贤为乡村老家作出贡献,意义非常重大。

让民俗回来。民俗是千百年来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炎黄子孙在民俗氛围中感受亲情,体会温暖,享受快乐。目前,不少地方通过对民风民俗的挖崛、整理、保护,让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既弘扬了传统,又使其成为农村旅游市场的载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农村增收,为美好乡村增色。如潜山县,近年非遗民俗等,已成为乡村文化盛宴,乡村游成了该县新的支柱产业。

人在景中,景在眼中,美在心中,乐在其中。“五个回来”其实就是让乡愁回来,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和对文化母体的挂牵。有乡愁在,历史就能传承,后来之人,就不会是无根之木、断线风筝。有乡愁在,漂泊的灵魂,回家时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新闻推荐

三大镇馆之宝将亮相

省农业博物馆开展农耕文化特展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