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柱伴忠魂

安庆晚报 2013-05-17 17:02 大字

[摘要]储北平

 

天柱山,从古至今为游览观光佳处,亦为文人笔下生花的题材。但人们或许不知,七十年前天柱山下的生死之战,以及安息在此为民族而献身的英雄。在野寨中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忠烈祠,祠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176师抗日阵亡将士墓,长眠着985位烈士。今年清明节,安徽电视台采访播出了5档时长30分钟的专题节目。

176师属国民党桂系部队48军,“卢沟桥事变”后,为抗击日寇,自1937年10月至1938年11月,由南宁开抵上海,先后驻防宝山、嘉定、常熟、合肥、涡阳、蒙城等地。为阻击日寇侵犯武汉,又赴鄂东,后移驻蕲春、英山、霍山,多次同日寇作战。其中嘉定谈家头战役、常熟支塘和谢家桥战役,战况最烈,阵亡中级军官2名,下级军官18员,士兵226名。

天柱山雄踞大别山东南,主峰耸立云霄,余脉延及英山、霍山,为江淮分水岭。地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大别山外围重镇,天柱山也是当时省会安庆的屏障,日军认为只有控制天柱山,方可确保夺取武汉而无后顾之忧。1939至1942年,176师驻防皖鄂边沿江诸地,在天柱山周边多次同日寇作战,三次攻打安庆,一次攻打无为,尤以“三攻安庆,创敌最巨”。

1938年5月,“以郝文波为内应,突入城内,毁仓库及飞机场,歼敌百余,夺获军用品甚多”;同年9月,“袭入飞机场,毁汽油库,又于桐城之练潭,围歼敌军300余,获敌酋一名,舰艇一艘,机枪、步枪40余”。1942年6月“夺占小围据地,迫近城郊,并于争夺狮子山、寨山、洪家船、杨大山诸战斗中,毙敌西田中队长以下200余人,敌一度犯黄梅,以图策应,亦为我痛击,毙敌崎山中队长以下70人,虏获军用品无数”。176师“越时6年,转战数省,大小百战,歼敌数千”。自损“中级军官6员,下级军官89员,士兵3618名”。当时流传着民谣:“要吃鬼子肉,只有一七六”;“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广西兵。”

自1938年至1943年,日寇先后4次占领潜山县城。其间生灵涂炭,激起军民愤慨,奋勇反击,抗日风起云涌。中共先后组织了40余支游击队,最大的达700余人,高敬亭、张海等部都曾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终因军民不屈不挠凭借天柱山雄险地势、反复抗争而失败。我军民在这一线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挫败其战略意图。

为表彰176师阵亡将士,光大其为国捐躯精神,当时所在战区的安徽桐、怀、太、宿、望、潜、霍、无、庐及湖北英山、黄梅、广济、蕲春等13县民众士绅,自发捐资18.68万元修建公墓。工程石条和砖来自潜山西门塔。搜集安葬的阵亡将士骸骨,放入瓦罐,在竹签上写明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原计划安葬1200罐,后因搜集困难,只有985罐,其中有3位团长。

主建筑有将士墓一座,上镶嵌国民党国徽,前立7块刻有将士姓名的墓碑,一对石狮,铺着石块台阶,四周砌有汉白玉栏杆。忠烈祠一座,有4位牺牲团长牌位,两幅分别由48军正副军长的题联:“为国家保障山河,抗战捐躯,洵不愧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闻鼙鼓缅怀将士,昭忠表烈,永难忘丹心贯日,浩气凌云”。“负驽效前驱,碧血黄沙殉一死;遗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纪念塔一座,上有白崇禧将军题词“忠烈永存”;亭阁有浩然亭、光岳亭、觉后亭3座,还有景忠厅、韬励楼、庄屋、围墙等建筑。文革中墓上建筑被毁,现仅存一墓一祠一亭,原墓碑及安庆专区专员范苑声撰刻的《墓志》尚在。

为抚养烈士遗孤,激励后人,同时为管理公墓,取景仰忠烈之意,在此创办“安徽省私立景忠中学”———野中前身。成立董事会,范苑声兼董事长,聘知名学者乌以风为教导主任,并购置学田400亩,开商店5片,以供维护公墓和学校所需经费。整个工程从1942年10月破土动工,到1943年6月竣工,仅用9个月时间。如今的野中已是省示范中学,爱国精神在此弘扬,像种子撒向四方。

皖山巍巍,潜水泱泱,烈士忠魂,光耀千秋。176师抗日阵亡烈士的精神与天柱同在,与日月同辉!

新闻推荐

天柱古密道

天柱樵夫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天柱伴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