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乃平:从业近四十载见证血防发展

安庆日报 2018-07-18 09:45 大字

1980年,作为最后一批返城知青,潘乃平子承父业,与血防工作打起了交道,从当初疫情高发到如今的低发生率,潘乃平见证了安庆市血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安庆血防所1952年成立,海口血防组1956年成立,安庆市的血防工作从1952年开始,中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潘乃平告诉记者,“1952年至1957年主要以查清螺情病情为主;1958年到1987年以灭螺防治阶段为主,这段时间结合农田改造,内陆螺情基本上消灭,但是江滩和湖滩上还有疫情发生;1989年到2004年,主要以控制疾病为主,这段时间结合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对人畜进行化疗,让重点易感染人群吃药,我们大约从90年代初期分发药品‘吡硅酮\’,这个药物对于血吸虫病是一大革命,因为它安全有效副作用少;2005年到现在,则是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工作,比如像是通过禁止散养牛、以耕代牛、改水改厕、兴林抑螺等方式改变钉螺生存环境,加大血防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血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感染率。”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口镇血吸虫发病率在怀宁县属于中游水平,大约为25%左右,即四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感染,分析主要原因,潘乃平解释说:“首先,海口镇濒临长江,江滩湖滩面积比较大,钉螺密度也比较高;其次,当时人们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差,人为污染较重,家庭养猪养牛,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那时候查病不像现在,只需要在耳朵上抽一点血,即可做免疫性检查。我们那时候主要是做病原性检测,即直接检测人的粪便。”潘乃平回忆说,当时采检率高达80%,因为那个时候农村人基本上还都在家务农,外出务工少,所以采检率较高,“当时一个村子几千人,由村干通知不同的生产组统一将收集的大便送到查验点,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经过血防人的共同努力,安庆市血吸虫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海口2008年的发病率大约为1%,现在则是更低。

新闻推荐

乡音本是黄梅调

■袁本友“乡音本是黄梅调,一生相许爱黄梅,从戏里到戏外,浓浓乡情诉说我的热爱……”又一次听到韩再芬老师的这首黄梅歌,作为...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