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世则学校”文化遗产待继承本报记者何飞

安庆日报 2017-04-24 15:00 大字

【来信】

“世则学校”文化遗产待继承

近日,市民吴先生致信本报称:丁柱中先生1930年在怀宁县马庙镇创办“世则学校”,旧址仍存,但“保护和利用不足,仅有几间旧屋,现存旧址与世则学校的历史地位和内涵不匹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关注。

“我是慕名前去参观的,结果失望而回。”吴先生说,丁柱中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先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忠实追随者,是怀宁乃至安庆的历史名人,而“世则学校”是丁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与先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遗存,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实则学校的精神,是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神,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值得更好的发扬和传播。”

吴先生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原地保护难以实现,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异地保护。

【讲述】

“世则学校”创办始末

丁柱中先生之孙丁强所著《丁柱中家的故事》一文,详细介绍了丁柱中在家乡办学的前后经过:丁柱中留学归国后的第一站就落脚在蜚声中外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担任该校无线电教师。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的办学思想总结起来是四个一百万:“筹募一百万资金,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丁柱中就是这一百万个同志的一分子。晓庄师范名声越来越大,引得中外各界人士前往参观,中共地下党也积极在学生中发展党员。1930年,蒋介石借故查封学校,派军警进校逮捕地下党,丁柱中虽不是地下党,但作为学校教师差点遭到迫害。随后,丁柱中从南京回到怀宁,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立即筹募资金在老家栗树嘴创办了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世则学校”。

记者从怀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世则学校旧址现为该县文保单位。文物部门对这一文保单位的介绍中提到:“为劳苦农民子弟开门,普及劳苦大众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夙愿,也是世则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规定:除交书本费外,其余不收任何费用。从1930年至1952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该校从小到大,先后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而陶行知手书“自立立人”四个大字一直悬挂在校舍门厅之上。

【继承】

极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0年,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下创办的世则学校,不仅是怀宁的文化遗产,放在安徽教育史上也应有一定地位。”怀宁县文化馆馆长徐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丁柱中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理应得到发扬光大。

“丁柱中先生虽是读书人,却不畏强寇,成为坚定的抗日人士。世则学校又是先生‘科教兴国\’思想的践行地,正是极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发展乡镇基层文化的角度来看,有了这样的教育基地,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徐小平说。“丁柱中先生将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升华到了‘普及劳苦大众教育\’的高度,这样的优良道德风范值得后人去继承。丁柱中之子丁孔夷因为父亲早逝,家境并不好,但他也通过个人努力学习考入了安庆师范,工作中先后在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贡献力量,后又研习书法艺术并成为知名书画艺术家,如今七十多岁仍在为传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奉献。所以,从发扬家风家训文化方面考虑,世则学校也是见证好家风好家训的一个重要的文物。”

虽然目前“世则学校”的修缮工作仍未有明显进展,但怀宁县文化馆前期已经对丁柱中先生的部分遗物进行了整理保护,只要该校获得修缮,或相关纪念馆建设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就有机会公开展示。

新闻推荐

怀宁驻企服务风生水起

怀宁县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方向,持续推进驻企服务工作,以服务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彰显工作特色。该县先后分两批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选派22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驻企服务,通过挂牌服务、...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