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村民筹48万建“大食堂”全村在此节俭办红白事,乡亲义务帮忙,拉近了邻里关系
[摘要]全村在此节俭办红白事,乡亲义务帮忙,拉近了邻里关系
■ 本报记者许梦源
在怀宁县黄墩镇的黄墩社区,一座已经有300年历史的老祖屋旧貌换新颜:外屋古朴典雅,里屋宽阔敞亮,摆了16方大桌,墙上还安装了电视机。记者日前前往采访,村民刘卫强激动地说:“这儿现在成了咱们村的 ‘大本营\’啦!不仅有大事的时候到公共食堂,大伙平时也会聚在这里聊天打牌看电视哩! ”
说起翻修祖屋和新盖食堂的缘由,黄墩村民组长刘杰明笑着回忆:“前几年大家一直反映,说现在村里要开会说事太麻烦,没个大一点的地方。有村民提议,干脆把村里的老祖屋修一修,大家一起出钱出力! 2013年底的时候,我开始组织翻修。 ”
在食堂的一面墙上,满墙的红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仔细看下来,纸上记录的全是村民名字、筹款和捐款数目,从200元到10000元不等。 “一听说真要开始修屋,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在外地打工的都赶回来亲手捐钱,最后总共筹到48万元”。刘杰明看着红纸名单,感动地说:“我们把名单贴出来,不仅是个公示,更是要告诉大家,这个食堂就是大家出钱大家用! ”
食堂建起来,村民真受益。 “今年正月儿子娶媳妇的宴席就是在这里办的,真省心。 ”村民刘新昌告诉记者:“你看,场地费不要,做饭也是大家一起帮忙,一桌起码能省300块,16桌就要省下来4800块!而且全村人都聚在一起,特别热闹! ”
记者来到食堂的厨房,发现这里干净宽敞,厨具餐具也一应俱全,墙上还贴着一份 “帮忙名单”,从主厨、放炮、贴花到拾火炉和挑碳,活分得又细又全。 “这些都是大家主动要干的,一有事村民都来帮忙,分文不取,都是热心肠! ”刘杰明说。
村民刘红兵母亲去世后,也是在公共食堂摆的桌。 “老人家走得突然,食堂真帮我大忙了。以往村民有白事,都要慌慌忙忙去找饭店,路远不说,还未必能订到。现在有了公共的食堂,既方便又实惠。 ”
除了红白事,对于食堂的功能,刘杰明还有更深的考虑:“现在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了,剩下一百多中老年人,大家晚上聚在一起聊聊天,可以互相关照。门外有块空地,今后可能建个广场,大家来跳跳广场舞。水塘边再整理一下,树起栏杆,风景就更美啦! ”
“食堂建起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村里的凝聚力更强了。以前村民之间交流不多,现在好了,天天在一起聊,有乐一起享、有事一起做,这样就真的成了‘乡亲\’。 ”刘卫强感慨地说。
新闻推荐
7月24日,记者来到怀宁县平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看到稻田平整,鸡鸭成群,大棚排列,设施齐全。该示范区所在地原本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建立示范区以来,该区发展绿色稻米种植、特色林木、畜禽养...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