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镇海门:昔日旧荣光 今朝新画卷

安庆晚报 2012-04-26 20:26 大字

 

 

李大永

晚报曾报道了老安庆的北门集贤门,与集贤门相对的就是南门镇海门。据记载,老城南门因位于盛唐山阳,故名盛唐门。盛唐门后改名镇海门。具体位置在大南门街南街口,现清真寺街(曾名忠义街)往下一点,出镇海门向江岸,有一斜坡路,叫凤凰坡,也是老城“十三坡”之一。进城后的老街,官名大南门内正街,建在登云坡上的“一指岩”,此街与闹市的四牌楼相连接,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后来民间约定俗成,简化为南正街,现在又改为大南门街。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作为安徽省府,长江水运对于安庆是很重要的,安庆人外出,西上武昌,东下南京,上海,都是乘船的,旧时,老安庆城在集贤门北和镇海门西设有接官厅。京城从水驿送达安徽巡抚、安庆知府圣旨、诏谕时,地方官员要在大南门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官员外出所乘之船,一律从大南门宜城渡口启程。因此镇海门内外十分兴盛热闹。

据一些老人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镇海门城门、城墙还在,在城门外口向内仰视,陡直的街道仿佛天梯,极为雄伟地矗立着。登上大南门回头俯望,又有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万里长江就横在眼前,大轮船、小渔帆清晰可见、汽笛、号子浑然交响……;被岁月磨蚀得油光润滑的石板路两侧,时有一两枝绿叶红花从青瓦白墙之上悄然探出;或闻茉莉、栀子、丹桂从古街老巷深处暗香袭来……

镇海门上嵌有“海门天柱”四字匾额,城楼高大雄伟,俗称镇海楼,当年以“镇海门门镇海镇海门头镇海楼楼形镇海”,与迎江寺“迎江寺寺迎江迎江寺腹迎江塔塔影迎江”形成绝对,在老城流传多年。又因为镇海城门临江而又偏西,日落的时候,晚霞通过江面的反射,城墙呈现彩霞,与水际闪烁的金光相辉映,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画图,旧《怀宁县志》上称其景为“海门夕照”,为安庆十二景之七。

民间盛传大南门街是“风水宝地”。一位叫老吴的作者在晚报副刊上撰文写道,此街不仅建有府城隍庙、药王庙,而且中西药商家纷纷在药王庙周围开设药号。清咸丰五年(1855年),余性庭在大南门街开设余良卿号膏药店,家店不分,自制自销。被誉为安徽“三珍”之一的传统产品“鲫鱼膏药”(现名余良卿膏药)因其独特优良的疗效而有“神仙铁拐李赐药方”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紧接着登场的是同德、佘良乡、余长春、汤池春、益寿堂等中药号。不久,华美、集成、罗威等几家西药店也陆续在此挂牌营业。因此,大南门街又称为药王庙街。有资料记载,民国开元到民国27年(1938年)安庆沦陷前,安庆中西医药店房达48户,其中南正街的同德堂、余良卿、余良春、汤池春、留真、五洲名列其中。安庆沦陷后,大批药房药店关闭。1956年全市53家中药店成立公私合营市国药业总店,其中设有包括大南门街门市部在内的8个零售网点,并在大南门街药王庙内设有药材加工厂。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上述的一切都已经或消失或迁转,镇海门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剩下一条大南门街,已经变成了安庆市回民聚居较为集中的地方。该街的东侧是清真寺与探花第,两者相邻,共同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南临长江文明渡口及沿江大道;北临四牌楼、清洁堂,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量大。大南门一条街的回民特色饮食:清真鸭、牛肉制品、清真糕点等小吃可谓是家喻户晓、供不应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人来这里买牛肉。牛肉市场都形成规模了,你看很多店铺都是卖全牛的,购买很方便,味道又很好,我们单位很多人都让我带牛肉给他们的。”居民王女士说道。

每天清晨走进大南门街,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不少人都在排队买牛肉包子。煎得金黄的包子,带着一层淡淡的焦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一口咬下去,面是劲道有弹性,入口的汤汁浓而不腻,馅儿更是肉味十足,看来这名扬安庆城的大南门牛肉包子果然是名不虚传。

记者在有关部门的资料中看到这样的叙述:“大南门是安庆市传统的回族聚居区,也是目前城区少数民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它与南关清真寺、探花第一起,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丰富的历史性,共同构成安庆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南门南临长江,北临四牌楼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这条街上,有著名的南关清真寺和探花第,有深受群众喜爱的清真小吃,有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南门的地理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拟将大南门建设成为集民族交流、文化旅游、商业经营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特色一条街。”

新闻推荐

最美妈妈绽放宜城

本报讯(记者

 

江露露)5月13日晚,安庆市国税杯“感动宜城

 

最美妈妈”颁奖晚会盛大举行,怀宁县残联聋儿语训部教师丁晓红、迎江区火正社区居民王建霞、太湖县城西乡树林村...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