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代怀宁县署与土地祠

安庆晚报 2011-08-12 22:09 大字

[摘要]吴 牧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因外族入侵,安庆知府黄干奏呈朝廷,在大龙山之南、盛唐山之麓、盛唐山渡口之北建砖城,以备战守。

砖城兴建后,黄干将原在潜山设立的怀宁县署移至安庆城附近的皖口(老山口镇),安庆府署迁移到新建的安庆城。后为避战乱,府署自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起,先后移至罗刹洲、杨槎洲等处。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制置使马光祖复筑安庆城后,府署及怀宁县署都迁移到安庆城内,成为府、县同治之城。怀宁县署就设立在西门城墙附近的高坡处,此处后来被称为县下坡。

南宋灭亡之后,元至正十年(1351年),余阙驻守安庆时,怀宁县署被改为元淮西分司(地方政权机构)。明朝洪武年间,怀宁县署在原址上扩建,通往谯楼的横街定名为“县埂街”;通往城西的大街取名“县下坡街”。县署的头道大门就建在县下坡之上。门首朝南,面对长江,呈八字形。门前有牌坊一座,题曰“皖江首邑”,坊内设有旌善亭、申明亭。县衙在中门内,门内有大院,院中有石板路,旁植古柏数株,另有古井一口。

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明代怀宁县衙署在头道大门的左侧还建有座土地祠,又称“皮场庙”,供奉着土地公与土地婆的神位,而且是朝廷下旨专门兴建的,各府州县不得违抗。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深知夺取政权的艰难,要掌握政权,保住江山,必须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与监督。所以,朱元璋对贪污的行为处罚特别严厉,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实,轻者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官员若贪污银子60两以上,将被枭首示众。

知县虽是朝廷最基层的官员,官职不大,但实权在手,直接关系百姓的冷暖与死活。贪官污吏会使百姓遭殃,官逼民反,使政权得而复失。各府州县衙门左侧设皮场庙(土地祠),将处死的贪官剥皮,塞上稻草,摆在土地祠示众,用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土地祠门前的对联不同于城乡土地庙对联。土地庙对联一般为:“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金。”土地祠对联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这十六个字的楹联,是皇帝告诫地方官员不可贪污腐败,虐政害民的座右铭。

怀宁县署土地祠落成后,相传知县遵照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土地爷的生日的那天,带领县署官员朝拜土地神,并宣读圣谕,警示为官要廉洁清正。后来,民间传说,土地祠两侧还出现一幅引人注目的楹联:“祠前俯视大江东去,殿后观察衙门动向。”

土地祠对贪污腐败行为很难起到威慑作用,朝廷只不过做做样子。怀宁县衙土地祠建成后,究竟处死了几个贪官,史料无记载,民间无传闻。但县衙土地祠虽经历六百年风雨沧桑,至今遗迹仍存,昭示为官者清正廉洁,对贪官污吏应依法惩办!

新闻推荐

在怀宁县古镇小吏港千百年来流传着刘兰芝与兰芝桥的故

李智海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