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议是如何“出炉”的?——本报记者随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调研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03-04 12:56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随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调研记

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的提案等备受关注,它们是代表委员履行职责的集中体现,也是普通百姓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从这里,民意得以上传。那么,这些建议、议案和提案究竟是如何“出炉”的?今年伊始,本报记者随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汪春兰,一起深入基层调研,见证了这一过程。

集纳民意定选题

汪春兰是安医附院整形外科主任,已经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每天坐诊时都有一个习惯:和病人聊天,尤其是农村来的病人。她说,这种轻松的谈天让人无戒心,往往能听到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这就是收集民意的最好平台。汪春兰据此直指焦点热点问题,近年来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新农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大量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获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今年,随着安徽省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汪春兰发现,病人谈到医改总有说不完的话,有人夸赞医改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有人反映新医改导致农村群众买药难,带来新的“看病烦”。这让她决定今年建议的选题围绕新医改展开。新医改给老百姓究竟带来了哪些实惠?还存在哪些问题?这在汪春兰心里拧成了一个结,也让她下决心展开实地调研,摸清实情。

深入基层听实话

1月4日一大早,汪春兰赶到了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消息的合肥市卫生局工作人员旋即赶来协助工作,却被汪春兰婉言谢绝:“人大代表就是要和老百姓唠唠嗑,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如果你们去了,他们把我认作官,也就不肯掏心窝子了。 ”

“赶”走了政府工作人员,汪春兰约请七八名社区服务站的负责人坐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谈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人才难题,以及由基本药物目录带来的困惑。汪春兰说,很多问题她也是第一次听说,让她对于基层医改有了新认识。

走访中,大家告诉汪春兰,社区卫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农村地区同样存在,有的甚至更为突出。她决定再到乡镇卫生院走一走。

1月7日,汪春兰赶到怀宁县。此前该县推荐了县城边的两个乡镇卫生院作为考察点。不过,临行前,她却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前往较为偏僻的小市乡卫生院。突如其来的人大代表调研让小市乡卫生院干部职工措手不及,大家一开始小心翼翼,唯恐 “说错话”。汪春兰告诉医护人员:“我来就是要听真话的,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大家如果说假话空话不仅害了老百姓,也会害苦自己。 ”她的一席话,顿时让气氛活跃起来。 “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还是太少,尤其是农村患慢性病、高血压、老年病等特殊人群用药难”、“新医改后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债务该怎样化解? ”“乡镇卫生院职工绩效工资何时实行? ”……大家争先恐后,一股脑儿将心中的疑虑都倒了个遍。

认真整理写建议

调研结束,便进入了形成建议或议案的关键阶段。

去年的“两会”上,汪春兰谈到新农合存在的若干问题,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向她求解问题的“处方”。汪春兰说,对于人大代表而言,不仅要上传种种问题,更要针对这些问题拿出相关举措,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此,今年,着手整理调研材料时,汪春兰不仅逐条摆出新医改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而且根据群众呼吁逐一拿出建议方案。

目前,汪春兰已形成《关于社区卫生改革存在若干问题的建议》和《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存在若干问题的建议》两份建议,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巾帼创业不让须眉——怀宁农合行助力农村妇女创业记

怀宁农合行助力农村妇女创业记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