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拄拐行走十里八乡 传递公平正义之光“谢谢汤法官!”村妇方敏辉一步一回头地对汤传长说。 “不用谢,我是法官,就应当为民做主”,汤传长拄着拐杖走出门外,目送方敏辉离

新安晚报 2015-01-10 03:22 大字

[摘要]“谢谢汤法官!”村妇方敏辉一步一回头地对汤传长说。 “不用谢,我是法官,就应当为民做主”,汤传长拄着拐杖走出门外,目送方敏辉离去。其时,夕阳正西下。

回访结束后,汤传长将当事人方敏辉送到门外时边走边叮嘱。

2014年12月23日傍晚,在枞阳县义津镇高升村委会的驻村法官工作室,汤传长对当事人方敏辉进行了回访。

2014年4月,枞阳县法院义津法庭在高升村设立了法官工作室。汤传长作为工作室的首席法官,每周安排两次工作室接待。这位42岁的中国最基层“老乡土法官”,自1996年大学毕业后就扎根农村,相继在汤沟、会宫、义津3个农村法庭工作了18个春秋。因长年累月地奔波田间地头,落下腿病,时常拄着拐杖进村办案,定纷止争,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贴心法官”。

方敏辉是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其夫在青岛打工出了交通事故,由此引发她与婆婆之间争夺32万元死亡赔偿金案件。此案虽早已了结,但汤传长仍放心不下。他考虑的是,方敏辉对于20余万元赔偿金的支配与使用,能否给予两个未成年孩子充分的健康和教育保障。12月23日下午,汤传长再一次来到高升村,回访方敏辉。

“她人老实,不善言语,每次回访结束,跟调解结束一样,只会激动地对法官说两个字‘谢谢\’,连说好几遍”,汤传长指着方敏辉对记者说起这话时,难展笑容的方敏辉,顿时开心地笑了起来。

“除了办结的数以千计的案件,令我难忘的是群众那信任与感激的眼神,案结事了后的那一声声‘谢谢\’。”在司法最基层默默奉献了18个春秋的汤传长,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他对记者说起他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一件事是2012年2月,义津镇81岁的倪奶奶将两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赡养费。汤传长多次上门查访案情,释法析理,均遭两被告百般阻挠,不是谩骂,就是威胁。他冒着刺骨的寒风,一次又一次地领着村干部一起到倪家召开家庭会议,终于达成支付赡养费的协议。2012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七,倪奶奶起了个大早,拎着满满一筐腊鱼腊肉赶到义津法庭,一进法庭院子就大声喊:“汤法官,上班啦!我给你拜个晚年!感谢你替我这把老骨头主持公道啊!”汤传长从三楼办公室探头一看是倪奶奶,急匆匆地拄着拐杖下楼迎接。“真没想到,这事受到老人家这么厚的礼遇,我非常感动!”

另一件是2011年春,麒麟镇泊塘村的张某与丈夫杨某经法庭调解协议离婚,孩子归女方抚养。次年6月,张某来到法庭哭诉:杨某给付第一笔抚养费后就再也不肯给了,孩子偏又得了重病,急需救治,她感到绝望了。汤传长在多次费尽周折找杨某理论无果后,帮张某申请强制执行,7月12日上午,杨某将2万元送到法庭。时值滂沱大雨,汤传长驱车赶往泊塘村附近,冒雨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把钱送到张某家中。“谢谢汤法官,你是我娘俩的大恩人啊!”面对满身淋透的汤法官,张某跪着接下救命钱时,已是泪雨滂沱。

“我常记起一副对联:‘烈日严霜三尺法,和风甘雨四时春\’。”采访结束时,天色已黑,返回的路上,汤传长同记者聊起他的职业理想。“我是农民的儿子,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选择农村法庭这个岗位,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奉献。基层法庭的工作虽很平凡,但在这平凡岗位上,可以为父老乡亲们送去司法的关怀与温暖,再苦再累,都值!”   张旭初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患上“情感障碍” 盗窃成瘾法院不轻饶

本报讯  患有人格障碍,竟然迷恋上盗窃,自此便走上一条不归路,虽然当庭辩解自己盗窃不是自主行为,但经鉴定还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最终自食恶果。新安晚报、安徽网...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