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枞阳东乡好武学

江淮时报 2013-07-30 09:33 大字

去年5月,中央电视台慕名来到枞阳,拍摄该县东乡武术专题片。节目后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使东乡武术这一千年武术奇葩迅速名扬全世界。

据当地章氏族谱载,东乡武术传于今已逾千年。老桐城有句民谚:“打不过东乡,写不过南乡”。其中“东乡”包括现今枞阳县的周潭、横埠等十多个乡镇。千百年来,“东乡”尚武,其中周潭镇就是东乡武术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东乡武术始于唐代,形成于明,盛于清季。清初至咸丰约200余年间,东乡武术高手辈出,最有名的要数三十六位名教头,如嘉庆甲子科第二名武举章慕兵、技艺高超的拳师章观鳌、具有正义感的教练章启勋等,代表了当时东乡武术的最高水平。

从拳械表演上看,东乡武术主要用于防卫守土,注重实用,不搞花架子。它以刚劲为主,出手快捷,灵活多变,勇猛凶悍。其拳、械术套路复杂,并都有谱诀,象《仙人驮伞棍》口诀:“仙人驮伞一支枪,铁牛耕地走边塘。白蛇挡路人皆怕,黄龙摆尾真刚强。登枝好比花枪用,腰棍一抛赛霸王。背剑好比仙剃发,风波棍子斩蔡阳。响棍好比天宫闹,苦竹仙安一扫光。 ”除了上百种的拳路套数、十八般武器外,干农活用的钉耙、扁担、叉子,都被前人结合武术套路设计成武器,成为特有套路。

因为习武者多是农家子弟,一旦遇到险情,哪怕是在野外劳作,都随时可以找到得心应手的御敌武器投入战斗。其中有一种名叫“板凳花”的武术套路,舞起来虎虎生威,非常厉害。农家板凳随处可见,需要时随手抓起,两手紧握凳腿,上下翻腾,左抵右挡,变化无穷。更绝的是,东乡的武师们将平时系在腰间擦汗用的长汗巾,也编成武术套路。一条柔软的长汗巾,放到水里匆匆浸透,到了他们手里,就像钢铸的铁链一般,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绞杀利器。这就是高度生活化的东乡武术,有着无数想象不到的神奇。

东乡武术的一些传说在老辈人口中至今仍津津乐道。最著名的要数“三十六名教救九华”。清道光28年(1848年),东乡三十六位教头(时称“三十六名教”)率领百名武术精湛的乡民,乔装香客,暗藏器械,进入九华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财色双贪的恶僧贾某等人,为民除了害。从此,“三十六名教”以德服人,安邦养性的英名远扬,东乡武术威震大江南北。 “打不过东乡”由此而来。

2009年,东乡武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成为当地群众体育健身的一种常见方式。

新闻推荐

完善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安徽省贯彻国家长江经济带指

完善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安徽省贯彻国家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强对全省各地的指导,细化责任分工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目标任务,加强综合协调、指导监管、重大问题...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枞阳东乡好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