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养猪经 走出康庄路
□
黄达奇
记者
张培农
枞阳县雨坛乡有这样一位农民,外出打拼十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08年,为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他放弃在北京挣钱的机会,回乡创业,办生态养猪场,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他就是枞阳县雨坛乡农民鲍马羊。前不久,他所创办的枞阳县翠平生态综合养殖场被定为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试验示范基地。
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将自己的生猪养殖事业做大做强,并带领周边2800余户村民致富增收?带着疑问,3月19日,记者来到枞阳县雨坛乡合响村,采访了鲍马羊。
返乡养殖生态猪
2008年,在北京从事建材生意的鲍马羊,得知家乡政府出台了“凤还巢”政策后,在外打拼18年的他毅然决定回家创办养猪场。回村以后,村里好多人不理解,问他过惯了城里生活,为什么还要回到农村里?面对村民的疑问,他只是笑着说:“我是农村人,在家里干点事情,心里最踏实。”当年他就投资270万元,租了20亩荒地建起了标准化猪舍5栋,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饲料加工房、消毒室、兽医室、病畜隔离室、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办起了枞阳县翠平生态综合养殖场。2009年该养殖场通过竞标成为枞阳县实施生猪良补项目供精单位,年收入达到数千万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群体对猪肉的需求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鲍马羊的养殖场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为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需求,2010年,他租用山地2000余亩,从事生态综合养殖。2012年,该养殖场年出栏肥猪21000头,年销售收入约7136万元,创利润324万元。
带乡邻走上致富路
鲍马羊始终认为:个人富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了,那才叫真正富。于是,2011年,他牵头成立了枞阳县绿草地生猪销售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把企业、农户和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对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养猪户普遍面临的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问题,完善了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到2012年,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80名,带动周边村民2800余户共同致富,户均增收达2600元以上。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已在政府与农户、农户与市场及科研单位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成绩突出,鲍马羊去年荣获了“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
开发枞阳黑猪
2009年,枞阳黑猪作为特有的畜禽遗传资源,入选《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被《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列入圩猪系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广泛引进外来猪种开展杂交改良,忽视了对枞阳黑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枞阳黑猪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如不及时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势必造成枞阳黑猪种质资源的遗失。
2011年,鲍马羊便积极申报枞阳黑猪保种基地,投资100万元进行枞阳黑猪的保种与开发,并取得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的大力支特,很快他的养殖场就成为枞阳黑猪保种基地。通过保种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增加了枞阳黑猪种群数量,提高生猪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生猪品种改良,向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仔猪,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猪肉,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金林
记者
周国庆)“我们刚认识两天就领了结婚证,结婚后七天她就跑了,为结婚,我花了5万块钱,现在找谁要去呢?”这是枞阳县法院义津法庭4月8日开庭审理的一起离婚...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