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爱上爱情 苦李

济宁日报 2021-09-04 08:28 大字

初闻王立兄著书《梁祝蝴蝶梦》,颇感意外;仔细一想,又完全理解。王立兄跟我一样,出生于浙北农村,少年的文化背景与我近似。

上个世纪60年代,文艺作品不太表现男女之情,讴歌美好爱情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能在那时出现,绝对是奇迹。女卫生员白茹暗恋二〇三首长,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里总共也没几行字,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阅读时的愉悦。听到《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深深陶醉。王立兄年轻时坎坷孤苦甚于我,小伙子憧憬爱情,梁祝故事带给他异常强烈的震撼,不管戏剧还是音乐,均使他如痴如醉。

95岁的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说:“我寻求爱,首先是因为它带来了欣喜若狂之情——欣喜若狂使人如此心醉神迷,我常常愿意牺牲我的全部余生来换取几小时这样的欢乐”。请注意,是“全部余生”。更何况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呢?爱上爱情,天经地义。

梁祝故事在民间已流传千年以上,是爱情的千古绝唱。到欧洲演出梁祝戏,海报上面无需赘述,只要写“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人家就全明白了。“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后也要同坟台”,爱上爱情的祝英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悲剧结局当然是残酷现实的反映。王立兄在书中设置堂姐祝英华与赵姓小木匠双双跳河为爱殉情一节,一对有情人的最后选择,对刚烈的英台明显是一个启示;另一方面,更昭示了旧时爱情悲剧极为普遍。

“每至夜晚,我不敢喝水,唯恐夜半起床露了破绽”,作者让女主角英台来叙述整个故事,使文字变得细腻,心理描写真切,文学意味浓郁。“这人世间最令人绝望的事情,是我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今,“我摆脱了人世间的种种羁绊,我自由地拥有了自我,我义无反顾地奔向梁兄的怀抱”。英台追求的固然是爱情,但也完全可以解读为做人的尊严,乃至理解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自由。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真正令人扼腕。

最后再叫一声爹爹,“我这一走,将一去不复返”“我没有别的选择”。老爹确实可恨,但冷静下来想想,他决非祸首。“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有辱门楣,又礼法不容”,倾情相爱、无缘牵手的根源,是那无形却无情的礼法。英台赴死之前,与丫鬟银心结为姐妹,以便她将来替代自己尽孝。这一安排,着实令人动容,也可见作者的细心,缜密。

小说没有按部就班,原原本本道来,而是开篇即英台大婚之日,此时梁山伯已然亡故。时空交错,现实结合回忆,作者一改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把时间浓缩在一昼夜之内。如此,不只增加了文学性,小说变得相当紧凑后,顿时有了那么一点现代感,比较符合时下年轻读者的阅读口味。

书名既为“梁祝蝴蝶梦”,以蝴蝶为意象,贯穿始终,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出现次数也不宜太多。谁都知道,蝴蝶紧紧追随女主人公并非现实,那只是一种叫做浪漫主义的手法而已。

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小说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多处化用唱词,若是戏迷朋友读这本书,肯定格外亲切。“银河虽阔终有渡”,这句虽然出自越剧《红楼梦》,但我以为,移用过来表现英台的心理,天衣无缝,更加贴切。不妨一边浏览,一边对照。你会发现,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是梁祝二人的书院同学。

梁祝故事,凄美感人,但一向并没有完善、理想的文学读本。有鉴于此,对梁祝故事有特殊感情的王立兄拿起手中笔,“还了青春时代的一个夙愿”。爱上爱情,演绎经典,《梁祝蝴蝶梦》不失为一部明快好看的小说。

《梁祝蝴蝶梦》王立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苦李,浙江嘉兴市桐乡市,中学教师)

煮 雪烹茶

新闻推荐

出院回家,这位老人打通省长热线 对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专家黄强教授提出表扬还让家人写了上千字感谢信

不久前,刚刚出院到家的曹大爷,第一时间打通了省长热线。这位72岁的老人对为他悉心诊治的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