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从打乒乓到国际级裁判 他是怎么把球打出彩的?

大江晚报 2021-04-29 00:36 大字

从业余喜欢打乒乓,到“晋级”为芜湖第一位乒乓球国际级裁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答案,50岁的郑云峰或许可以回答你。

赛场上,裁判们通常都给人留下雷厉风行、干练飒爽、公正严明的形象,而在赛场外,他们成为裁判的人生轨迹,同样离不开拼搏、竞技和勤奋刻苦。郑云峰也是这样。

从爱打球到考裁判证

走下赛场的郑云峰今年50岁,生活中的他就职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说起与乒乓球的缘分,要追溯到他大学毕业的时候。1993年,年轻的郑云峰刚刚毕业,在各项球类运动里,他颇爱打乒乓球,在一打一拍之间,他发现乒乓球不仅是老少皆宜的运动,没有肢体的接触和对抗,打起来也很有意思。学打球不难,但是要打得好,且打得专业有技巧,绝非一日之功。参加工作以后,郑云峰将闲暇的大量时间都奉献给了乒乓球,而且经常参加安徽师范大学内的教职工活动和比赛。郑云峰不仅自己打乒乓球,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还将孩子送到球馆打球,而自那时起,他在球馆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和球友们切磋技艺、连对数个回合。久而久之,郑云峰逐渐在圈内有了名气,他还一度担任两个网站乒乓球版块的版主,向更多的人推广乒乓球运动,发布相关信息和赛事资讯。

一次,郑云峰受邀前往某比赛参与赛事的编排,突然发现在打球和编排比赛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少的专业壁垒。专业知识的缺乏,让郑云峰意识到,原来做专业的裁判,也是一门技术。2009年,安徽省乒乓球协会发布国家裁判考试通知,郑云峰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经过一番准备,他成功通过了考试,以总分第二名取得了安徽省乒乓球一级裁判员资格;2014年,他经安徽省体育局推荐参加了由中国乒乓球协会在成都举办的“乒乓球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又成功取得乒乓球国家级裁判资格……就这样,郑云峰在裁判的路上“披荆斩棘”,直至2020年2月,中国乒乓球协会发布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或其授权的乒乓球协会、行业体协可以推荐一名符合条件的国家级裁判员,参加2020年国际级乒乓球裁判考试,随后安徽省乒乓球协会推荐郑云峰参加此次由国际乒联组织的国际级乒乓球裁判考试,疫情期间,通过网络视频监控考试,郑云峰在所有应试者中以并列第二名的成绩通过考试,最终获得由国际乒联颁发的乒乓球国际级裁判证书。

他眼里的“裁判”

在郑云峰从事乒乓球裁判员这11年间,他参加了多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乒乓球比赛,且多次在赛事中担任“副裁判长”,其先后获得“2010年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比赛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2013年第18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优秀裁判员(潍坊)”荣誉称号、2017年中国第十三届学运会乒乓球比赛“比赛技术官员证书”等。很多人都误认为,裁判员就是掌控赛事、评判输赢的“关键”人员,但实际上,在赛场中,裁判员的功能、工作内容甚至对赛事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此。

众所周知,运动竞赛是体育运动中最扣人心弦、最富有魅力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竞赛管理人员、企业、赞助商、志愿者、新闻传媒、观众等等都组成了赛事。其中,裁判员是组成赛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一名优秀的裁判员不仅要懂得每条规则条文的基本概念,准确把握每个基本概念,还要有对规则的综合、仔细整合能力,从条文本身抽象出理论,系统地研究与掌握规则,懂得其本质和内在规律。此外,一个地市的全民健身体育运动水平和裁判员水平也是相关联的,裁判员的专业水平,不仅决定着比赛是否可以顺利进行,还决定着比赛中执行规则的力度和准确性,决定着比赛的规格和层次。

采访中,郑云峰告诉记者,裁判在比赛中分管的内容也各有不一,有的是分管临场的裁判,有的是分管入场的裁判,还有的属于编排记录组,在全国级比赛中,有的裁判员可能还要分管体能测试甚至是球拍检测。他告诉记者,一名好的裁判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适应。“运动在发展,规则在改变,新规则的精神必须及时迅速掌握。”

在赛事中,裁判员要竭尽全力,确保比赛所有队员与球队成员都遵循体育比赛精神。在郑云峰参与裁判的赛事中,他冷静理性,镇定自若,偶尔端坐在席、一语不发,但是自成气场;当他走下赛场,在场下与队员合影时,照片中的他又面露微笑、谦和有加。

坚守初心勇于进取

郑云峰说,打乒乓球在球技上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其实这和做人的道理也有相通之处,既要懂得坚守,亦要学会进取。如同打乒乓球,对他来说,是一项可以坚持的兴趣爱好,也是一个展示自己、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是一项持之以恒的运动,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专业度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今年虽然拿到了乒乓球国际级裁判,但是郑云峰并不满足于此。他告诉记者,乒乓球国际级裁判还分为白牌和蓝牌,目前来说,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性赛事,只有国际乒乓球蓝牌裁判才能参加,而他现在获得的是国际乒乓球白牌裁判,如果想晋升为蓝牌,这意味着他还要努力学习外语,继续参加国际裁判考试。

有这个打算吗?郑云峰笑着点点头。记者 李婷维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材料不够“墓照”来凑 遗产继承为何频陷“自证循环”

不久前,常住北京的刘畅(化名)请假回到安徽合肥,处理母亲存款等遗产事宜,过程却并不顺利。公证处要求刘畅提供相关法律...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