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科交会圆满落幕“创新合肥”迈向新征程

新安晚报 2021-04-28 14:29 大字

4月26日-27日,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圆满举行。科交会期间,合肥各项高科技展品汇聚安徽创新馆,备受社会关注;首次科技成果竞拍会等活动,也让人们感受到合肥这座城市强劲的创新脉搏。为期两天的科交会已经落幕,合肥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道路上,继续迈步向前。

建设大科学装置,攻坚“卡脖子”技术

2021年,合肥将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成运行量子创新院一期。同时,全面推进能源、环境、大健康、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组建运行未来技术研究院。合肥还将开工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基本建成聚变堆园区工程,力争合肥先进光源等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此外,合肥将积极争创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

合肥还将深化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建设中科大高新园区、北航创新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一期等工程,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中科院创新院二期、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等也将开工,此外,合肥将推动北师大合肥研究院项目尽快落地。

为了推动更多科技项目集中攻关,合肥将探索科技项目“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机制,组织实施10个左右科技重大专项,努力攻坚量子、质子等前沿技术和高端芯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同时组织实施100个左右科技攻关项目,推进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千亿级市场

合肥一方面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健全成果转化保障机制。2021年,合肥将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顶层设计,召开市校(院)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与此同时,合肥将支持安徽创新馆打造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并健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制定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备案管理办法,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据介绍,合肥今年将新增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5家左右,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合肥也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评价、鉴定、评估、拍卖、交易等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成果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合肥将加快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企业和初创期企业,将天使投资基金风险容忍度由30%提高到40%。另外,该市将引导银行信贷、担保资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扩大创新贷、科技小额贷规模,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聚焦“芯屏汽合”,实现“五谷丰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者。2021年,合肥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力度,梯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合肥将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10家左右市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承担、参与各类重大科技专项和科研活动。合肥还将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性政策面向企业“应享尽享”。

合肥将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争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纳入第二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

具体来说,合肥将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制定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推进“AI+”示范应用,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合肥将推进中国声谷、中国网谷、中国安全谷、中国肽谷、中国环境谷等重点园区建设,实现“五谷丰登”。此外,合肥将加快培育布局量子科技、超导技术、精准医疗、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市场应用、产业链构建协同推进。

拟设“科技创新日”,招揽天下英才

创新同样需要优质的环境和卓越的人才队伍。为此,合肥将聚焦重点产业需求,推动校企合作,招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肥就业创业。同时,持续推进国外高端人才来肥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合肥市场,探索建设院士研究院,推进院士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室、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支持100个左右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合肥还将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推动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激发各类人才群体创新活力。

合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展“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科技合作,加快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同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科技资源共享,联合攻关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G60科创走廊相关产业联盟、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据了解,2021年,合肥市将力争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以上,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000项,打造100个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促进合肥市更加奏响创新旋律,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抗疫天使逆行出征 驰援武汉践行使命

本报讯“救人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我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对于葛静梅而言,医患之间就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去年疫情期...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