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合力推动共享停车入“正轨” ■ 何珂

安徽日报 2019-10-21 10:35 大字

一边是中心城区停车位一位难求,一边是小区和机关单位还有闲置停车位。前不久出台的《安徽省城市街区整治提升导则(试行)》明确提出,“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周边居住小区设置错峰共享车位”。

停车有多难?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汽车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22亿人,汽车驾驶人为3.8亿人。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难免会造成停车位不足,停车位成为城市补短板的重要一部分。缓解“停车难”,一要增加车位供给,二要提高现有车位利用率。共享停车的基本理念就是盘活现有车位,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然而,共享停车的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一方面,协调有较大难度。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可能出于安全考虑,难免存在为难情绪,导致协调难度较大;而小区内进行车位共享,不仅需要与物业沟通,还必须得到车位业主的同意,沟通协调同样是项大工程。另一方面,改造、经营成本不低。车位错时共享,就必须对传统停车场进行信息化改造,改造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配套管理。毕竟,与成型的收费停车场相比,拿出来共享的车位相对零碎,运营成本更高。

不得不说,推动“共享停车”是个精细活儿,要多方合力,下好“绣花”功夫。

首先,要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面向拥有停车设施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推行力度合理的奖励机制,应该会有显著效果。但如何进行利益调节,也需平衡各方利益。如果奖励力度不够,可能有的供给方就没有积极性提供闲置车位;如果奖励优厚,成本自然增加,可能会导致停车价格不菲。其次,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比如,由专业的停车运营企业运作,协调车位所有人、物业等各方面的关系;再比如,引入信用管理约束机制,如果车位使用者违反约束机制,可以在停车机会、停车价格等方面进行适当干预,以达到倒逼效果。

现实生活不会没有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政府、企业、居民一起合力,总能够将共享停车推入“正轨”,从而盘活城市的闲置车位资源、缓解城市停车难题,进而增强百姓幸福感。

新闻推荐

黄山有个猪文化博物馆

■本报记者冯长福10月12日,记者在合肥农交会“安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展区里,看到一个展台上摆放了近百件古旧书籍、老...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