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推进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农村大众报 2018-04-05 05:13 大字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引起农业和化肥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由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发起,一共1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全行业携起手来联合协作,共同推进我国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全面提升耕地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走上强农兴农强业之路。两份建议引发业内代表共鸣  由万连步代表发起联名的这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联合协作推动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和《关于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  截至3月9日,这两份建议得到了行业内9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联名附议。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刚,全国人大代表、北方兵器工业集团总经理助理、辽宁华锦集团董事长李春建,全国人大代表、瓮福集团总经理助理金钢,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诚信董事长褚现英,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六国化工有限公司技能大师丁宏锁,全国人大代表、淮化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员工、焊工高级技师陆胜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红坪村农民杨爱东,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乡下坝村果农张国英。  这次联名的发起人万连步代表表示,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日趋严重,土壤退化以后,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酸性土壤还会激活土壤中的重金属,被作物吸收后,进而造成农产品污染。“破解土壤问题,化肥企业能做的而且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减少化肥用量,但前提是要保证农民不增加投入、不减少产量,要让广大消费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达到这个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化肥行业联合协作,研发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万连步说。土壤问题成为农业突出瓶颈  据统计,我国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全国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约0.8个单位,全国盐渍化土壤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耕地质量问题逐年累积并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瓶颈。  基于此,《关于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提出,希望国家统筹考虑配套建设,加快建立土壤修复系统工程;强化科技在土地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土壤修复工程;出台促进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税收、运价优惠;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土壤改良效果责任追溯制度。  宋福如代表表示,改良修复土壤,从化肥行业来讲重点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污染残留;二是多开发多功能肥料。他认为,国家和行业应在化肥利用率上设置硬杠杠,定好标准,不达标的产能坚决予以淘汰。“我们要集中全行业力量,将肥料利用率从目前的35%左右加快提升到60%以上,并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宋福如说。  还有多位代表认为,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需要在顶层政策设计上全局谋划、整体发力。此外,土壤污染防治尤其要突出科技的支撑作用。当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刚刚兴起,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课题项目引导,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以点带面,就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发土壤修复产业的“双创"活力,从而大大加快我国土壤改良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的步伐。  对于10位人大代表的联名建议,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指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过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食品安全以及相应的耕地质量问题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因此,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顺天应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同时,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大气、水等各方影响因素,在顶层政策设计上要全局谋划、整体发力。联合协作推动化肥供给侧改革  扭转土地退化现状,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出发,就是要加快农业的上游化肥行业的创新转型,减少和淘汰低端产品的供给,扩大新型肥料的供给和应用,为农业提供更绿色的新型肥料和更专业的农化服务。  但是,化肥行业目前创新资源非常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甚至是互相技术保密,出现产品同质化、研发低水平重复且浪费资源的现象,这既导致我国肥料技术总体研究进展缓慢,阻碍了新型肥料的研发推广,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落后产能的过剩矛盾。  参加联名的人大代表,既有来自产业链上游生产氮、磷、钾等单质肥的企业,也有来自产业链下游生产复合肥、新型肥料的企业。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上下游融合,强强联合,才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化肥产业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万连步代表表示,行业的事情行业来办,化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尤其需要集聚各方优势资源,以技术、资本、渠道、服务和品牌等为纽带,搭建产业协作的大平台,推动全行业形成联合创新、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联合推广的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脱胎换骨。  何刚是来自磷肥企业的负责人。他认为,产业上下游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将积极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他建议,下游企业通过技术、品牌和渠道输出,推动上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品结构,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调转升级之路,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专项资金、税费等政策支持。  金钢等代表还提出了加快调整有关税收政策,助力行业企业调转升级的建议。  针对代表联名建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说:“化肥行业总体比较困难,但仍然有一些企业发展得不错,把产品做到极致、与时俱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技术和新肥种,这些经验十分宝贵。推进化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按照李寿生会长明确的‘立足化肥、走出化肥’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市场需求、企业主导’的原则,在去产能、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工作上集中发力。"    农村大众报记者 李伟 

新闻推荐

“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启动建设仪式举行 宋志平刘志江汪莹纯王诚等出席

本报讯(记者顾楷)4月3日上午,“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启动建设仪式举行,“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正式落户蚌埠、入驻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