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留住手艺,传承技艺 ——评《中国文化遗产丛书》

市场星报 2017-09-16 01:04 大字

中国是手工艺大国,所有出土和传世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和古代工程都是传统技艺的产物,昭示了手工艺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的转型,众多珍贵技艺因人们缺乏意识而陷于濒危状态,有的甚至湮灭失传。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编撰出版“中国文化遗产丛书”,由关晓武和张柏春任总主编。该丛书同时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包括6个分册。

由郭世荣、关晓武、任玉凤主编的《内蒙古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汇集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相关人员多年的研究成果,涉及内蒙古地区衣食住行、器用、艺术、狩猎等方面,阐述了服饰、奶制品、蒙古包、勒勒车、马头琴和弓箭等所使用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蒙古族传统技艺的演变、现状、特点和社会功能。由王丽华、严俊华、李盈秀所著的《云南大理白族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一书,聚焦云南大理白族的传统技艺,呈现了织布机、桥梁、洱海帆船和民居等所使用的技术。由韦丹芳、万辅彬、秦双夏等所著的《广西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汇集了近十年来对广西传统技艺的调查成果,阐述了手工纸、壮锦、侗布、铜鼓、响铜器、水碾和水碓等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剖析了这些传统技艺的社会文化价值。由李劲松、赵翰生所著的《黔桂衣食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基于实地调查,阐述了苗族、侗族和白裤瑶的织染秀技艺,以及黔、桂(北)地区食用植物油脂、酱、醋、茶和酒的制作技艺。由翟源静所著的《新疆坎儿井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从文化模式入手,考察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建造技艺、祭祀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技术文化,阐述了在现代化冲击下坎儿井技术文化的肢解过程,并注重分析坎儿井建造过程中和工程完成后的文化生成与进驻现象。由吕厚均、俞文光所著的《中国四大回音古建筑声学技艺研究与传承》总结了作者及其所在研究组30年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对北京天坛回音建筑、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河南三门峡宝轮寺蛤蟆塔和重庆潼南大佛寺石琴这四大传统回音建筑的声学效应所做的测试实验,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理,并阐述了通过“冰质天坛模拟试验”再现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等声学现象的过程,在研究方法和成果上都取得了突破。

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丛书的出版将对科技史、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技术传播和现代科技手段等在传统工艺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传统工艺价值的提升和相关知识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农商银行在行动

■本报记者白云磊从9月11日至25日,安徽省83家农商银行将开展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普及金融知识,提醒金融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