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特惠”双管齐下促民生
PPP社会救助模式,公益创投,“睦·共养”项目……自2007年安徽省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常青街道积极落实多项民生工程,实现民生工程全覆盖。同时,常青街道还坚持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突出特惠,不断创新,将关注视野投向重点领域的民生问题,致力实现民生项目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多元化。在城乡医疗救助、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上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共建共享。
PPP社会救助 拓宽民生工程帮扶路
“乐助常青”民生救助项目是常青街道在社会救助领域一系列探索的成果。常青街道通过成立专项基金,组建了全国首个PPP社会救助模式,并通过“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构建了“政府+基金会+社工机构+志愿者”的新型民生救助服务体系。项目补充了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救助到“物质+服务”双重救助的转变,开通资金、服务、紧急三项救助渠道,不仅提供给予式救助,还提供了增能服务,拓展了民生政策帮扶的广度与深度。
今年,PPP项目还将继续拓展服务渠道,从引入社会组织逐渐发展到培育社会组织,让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团队参与到民生帮扶、民生救助工作中来。
公益创投 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入
针对残疾儿童社会融入问题,常青街道通过公益创投机制,链接民办公益性组织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整合现有志愿者资源,孵化“蜗牛情”服务队等有益草根组织参与到民生工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推出“残健融合 共享童年”社会融入公益项目,已覆盖百余名智力、脑瘫、孤独症患儿,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体验,定期开展特殊儿童家长交流沙龙,与辖区幼儿园开展“共享童年”结对成长行动,组织春游、秋游、联欢义演、课堂体验及适宜特殊儿童参与的节日活动,帮助患儿尽早找回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睦·共养” 助力养老服务体系 民生工程建设
为积极探索养老事业发展新模式,助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街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2016年6月启动了“睦·共养”项目,实现居家、社区、社会三联动的养老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老人开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和专业化助老服务,真正做到“六个老有”。期间,涌现出了众多养老服务品牌活动,如高龄老人集体生日会;“生命忆录集”活动;“金婚风雨情”纪念活动等等。此外,常青街道还提出了“颐养社区”口号,推动老少联动服务,依托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幼同乐,有力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
常青街道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强化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每一项民生工程具体落实到实处,在普惠中凸显特惠,双管齐下共同促进民生工程更好更快发展,让居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郑晶晶 文/图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毛一竹从校外培训热到小升初秘考热,择校之风“高烧不退”凸显出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弊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片面迎合应试需求,看似满足了部分家长学生择校升学的眼前利益,实际上与...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