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真话办实事解民忧 ——黑水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银勇 史雨
春和景明,草长柳绿。在黑水县,一股为民务实清廉的新风吹拂猛河两岸,下田间、上高山、住农家,虚心听真话、诚心办实事、真心解民忧。该县县级领导班子、县直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事业单位、各系统、284个党组织自上而下访民情、听民声,一件件解难题的实事、一组组解民忧的数据掀起了该县践行党的群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潮。
问政于民
开门纳谏听呼声
“我们是来接受监督甚至是被质问的,请大家畅所欲言,我们一定会虚心听、认真查、及时改。”4月28日,在该县麻窝乡沙卡村,县上驻点干部和村上老百姓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我们想要多增加点收入;今年村上规划的早实核桃基地,希望农业部门帮我们在林下试种哪种中药材更好些;希望县上和乡上的干部要多到村上来,办实事,为我们多解决点实际困难……”群众们直言不讳地提出了11点意见建议,关乎民生,关于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
开门纳谏听民意,该县实现了“上、中、下”立体征求意见,向上级部门发《征求意见函》,开展“意见大征集活动”和“意见征求会”,走进老百姓生活中去,主动问、唠家常、院坝会等多形式结合起来,既不怕翻开陈年旧账,也不怕“唾沫星子”飞到脸上,虚心问政于民。
“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实践主体,群众的意见就是工作整改的方向,真心实意地听取民意民情,将执政为民的宗旨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在行动。”该县县委书记刘云建如是说。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单位制作“意见征集箱”100余个,向上级主管部门征求意见40多余次,召开同级相关部门意见征求会80多场(次),走访农牧民群众1780户、712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50余条。
问需于民
服务百姓促民生
该县色尔古乡地渔村和五里村位于高半山,增收难、读书难、用电用水难。“把我们搬到河坝去是我们村上所有老百姓最大的愿望。”五里村支部书记杨保难一语道出了所有村民的心愿。
为着力解决地渔村和五里村老百姓们的诉求,不管是问题大还是难度大,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规划,全力争取和引进项目,把两村集体搬迁至河坝。
“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正在自家宅基地平整土地的五里村村民叶格基一看见我们,便兴奋地讲起了搬迁的事情,“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高山上,为了一根针、一包盐,来去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到乡政府去购买。如今,搬到河坝来住,娃娃们上学、用电用水和增收致富难等问题都解决了,省上、州上和县上的领导还多次来看我们,听我们的想法,帮我们出主意。”
如今,这两个村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的原则,搬迁正在紧密锣鼓地进行中。
在黑水,该县独创“一卡两网、三联四单”知民情、解民忧,一张张便民服务卡,一本本三联单,一套套四联清单,让干部对群众的诉求了然于胸,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倾情、倾力、倾心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正事。截至目前,该县共发放便民服务卡1.3万张,制作“三联单”1000余本,建立“四本清单”台账68余套。
问计于民
齐心协力谋发展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该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领导干部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征求意见,群策群力谋发展。该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示范园为基础,以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调结构、跑订单,全力为群众增收明方向、想办法、找出路。
说万句好话不如办件实事。该县在芦花、木苏、晴朗等乡镇大力发展生态蔬菜产业,扎窝、卡龙、知木林为核心打造藏香猪示范区,石碉楼、双溜索、色尔古等乡镇规模化种植早实核桃,扎窝、维古、麻窝等重点乡镇推广壮大凤尾藏鸡产业……像这样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的措施举不胜举。
今年,该县共建成生态蔬菜生产基地2.1万亩,全县色湾藏香猪养殖规模达到8万头以上,凤尾藏鸡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阿坝中蜂养殖规模达到10000群,在全县成片种植早实核桃4715亩,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19000株,在适宜区域发展种植中药材7600亩。
如今,黑水县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强基层、促发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带领全县群众走上小康路,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推动黑水跨越式发展。
新闻推荐
■贺平记者刘尚剑麻都社区位于黑水县“小江南”色尔古镇区域内,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周边5乡7村9组异地搬迁组建而成。由于当地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经商维持生计,社区的老人便成了“...
黑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黑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