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比GDP 还要比为群众办实事
乐至清泉村试点干部竞赛——
距离7月就将举行“评议小结”的时间越来越近了,5月4日,看着村委会公示栏中随时滚动刷新的分数,乐至县蟠龙镇清泉村的村支书邓绍福开始有些着急了——他在公示栏中的分数未能进入第一方阵,“多少脸上有些挂不住”。
邓绍福暗暗发力,“要把村上4公里水泥路的规划做得更加详细些,争取村民代表大会上一次性通过”。
公示栏中,和邓绍福名字排在一起的,是全村31位党员干部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有“+2”、“+5”、“+10”等加分字样。
“这是群众根据年初定好的加减分细则给干部打的分。”资阳市林业局下派于此的驻村干部李学彬介绍,为给群众办实事,一场特殊的竞赛正在进行。
□张虎 本报记者 刘宏顺
连续两年垫底要主动辞职
清泉村毗邻乐至县最大的人口湖——蟠龙湖,是典型的库区贫困村。“村里绝大多数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全村留守人员平均年龄62岁,农忙时节,连插秧、打谷都找不到人。”李学彬说。
如何才能让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出现在困难群众面前?
“今年初,资阳市实施‘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借此契机提高干部为群众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决定先在清泉村搞试点,发动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竞赛活动。”乐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国忠介绍。
于是,一套加减分制度在清泉村产生。不仅比GDP,还要比为群众办实事。
“主动关心慰问群众,每次加2分”、“帮助群众解难事,每次加5分”……“每办一件实事,我们根据相应的指标都设置了对等的分值,加分不设上限,年终统一排名次。”李学彬介绍,竞赛内容包括为群众排忧解难、找准发展路子、抓好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宣传发动群众、勤政廉洁、作风务实七个加分指标。
比加分规定更严格的是扣分制度。根据评价指标,凡干部出现违纪、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情况,每件次在总分中扣除10分。年终,干部排名末两位须在评价会后向全体村民致歉,连续两年位列末两位的要主动辞职。
不以比赛为目的,关键恢复贫困村“造血”功能
“比赛的内容如果仅仅是帮群众插秧、打谷,那就太狭隘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恢复贫困村的‘造血\’功能。”蟠龙镇党委副书记邹吉东说。
2012年,清泉村的驻村干部为村里争取到各类发展资金20多万元,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开建。今年再次争取到发展资金40万元,一条新的4公里长的水泥路和几块囤水田田埂整治项目即将启动,驻村干部承诺,3年内将争取到各类发展资金100万元。“但贫困村发展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输血,发展产业恢复造血功能才是关键。”邹吉东担心,今年已到了驻村干部任职的第二年,3年期满回到原单位后,村里争取资金的力度可能会减弱。“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竞赛中,我们特地把‘找准发展路子\’这一项加入比赛内容。”陈国忠说,根据规定为当地“想办法出点子,每件加5分”、“引进业主,每人加10分”、“以身示范带领群众致富,每件加15分”。
成效已开始显现。上个月村上几个干部联合提交了一份村里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建议根据全村土质、地形,广泛种植梨树和核桃,同时在今年8月份即将启动的新农村农民聚居点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毗邻湖泊的地理优势,将乡村旅游的元素植入,为今后发展“渔家乐”打下基础。
新闻推荐
收集群众建议意见87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00余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2300余个……为进一步深化“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相关工作,10月11日,乐至县启动为期一个月...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