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三问于民”的百姓情怀
收集群众建议意见87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00余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2300余个……
为进一步深化“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相关工作,10月11日,乐至县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三问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专项调研活动。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民解困的百姓情怀,谱写出一曲惠民利民的动人乐章。
□张虎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乐至县委宣传部提供
关键词
放下架子
听民声聚民智
“这些人没架子,吃住不讲究,还给费用……”连日来,乐至县东山镇三元庙村陈永贵逢人就要夸奖吃住在他家的“亲戚”。这些“亲戚”,就是县委机关的党员干部。
自10月14日乐至县委书记万志琼率先深入联系乡镇起,该县800余名党员干部就积极响应“三问于民”活动“同吃同住同劳动”号召,分赴全县25个乡镇632个村、社区,晚上借宿百姓家,白天走村入户听民声聚民智。
人大干部刘盾告诉我们,他们“泡在”基层,要深入掌握村民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村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资金等难题。
活动中,党员干部们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中,采取院坝会、楼栋会、车间班组会等方式与群众“拉家常”。
“大爷,您有空和我们聊聊吗?”“老乡,现在天冷了,您要注意保重身体!”……走访中,党员干部们话语亲切,态度和蔼,很快就与百姓拉近距离。“他们如此和蔼亲切,我们也有啥说啥!”面对前来串门的“自家人”,老百姓都纷纷敞开心扉,把自己有什么困难、什么需求、什么建议都和盘托出。党员干部们都分类记录在“台账”里。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收集经济纠纷、征地拆迁、干部作风等矛盾问题1400余个,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900余件,建立完善困难群众台账1521项、社会稳定台账52项、民生发展台账305项、干部效能台账121项。
关键词
俯下身子
解民忧化民怨
“村里有很多孤寡老人,可以在邻里间实行守望互助、结队帮扶。”“村民有致富愿望,应找相关部门送资金、技术来。”……
空闲下来时,驻村蹲点干部就“碰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积极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他们真心实意为我们解难题,办实事来了!”劳动镇宋家沟村二社社长覃再英说,驻村干部来到村里,了解到社里严重缺水,需要修建2个屯水田埂后,就积极与镇上和县级相关部门协调,第二天就争取来了建设资金。
“解民忧,化民怨,是活动的根本目的。”乐至县委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中介绍说,为杜绝党员干部们摆“花架子”,不为老百姓办事,乐至县严格要求党员干部们在走访中要认真排查各类民情需求、矛盾纠纷,能解决的要当场答复、立即整改,暂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并建立台账,尽快解决。
同时,乐至县还及时成立活动督促检查工作组,对驻村干部是否深入基层、是否真正驻村蹲点、是否对照台账切实解决问题、群众是否满意等问题进行认真督查。
在各级干部共同努力下,当场解决涉及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问题200余件,纳入规划准备适时解决的101件,清理规范6个村的村级财务,化解矛盾纠纷1400余件,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送去帮扶慰问金80余万元。
关键词
干群连心
转作风得民赞
有的翻地、有的打窝、有的栽苗、有的挑粪……秋耕时节,石佛镇天神庙村陈善华家地里,上演了一出“党员干部助耕戏”。“干部们听说我家缺劳力就来了!”陈善华激动地说,“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在“三问于民”活动中,乐至县党员干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一改“坐等群众上门办事”作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说百姓愿听的话,做百姓期盼的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信任。
在乡镇社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增强,群众关心最多的社保低保、安全卫生、征地拆迁等疑虑,在一线就得到圆满解决。
在县级机关,“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窗口、事事是形象”理念深植党员干部心中,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做事实在!”“虽然他们做的都是些小事,但我们真切地喜欢他们,拥护他们!”……在群众“问效”回访活动中,乐至群众对党员干部普遍予以了高度评价,“有这样的干部,我们放心!”
“‘三问于民\’活动,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不仅改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也密切了干群间血肉联系。”万志琼说,通过走访农户,党员干部对群众疾苦更上心了;通过上门问计,干部群众心贴得更近了;通过宣传政策,干部群众目标更一致了;通过为民办事、排忧解难,干部群众感情更深了……
新闻推荐
保障房里迎春节——□本报记者张明海1月22日22时,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园对面,锦城龙苑保障房小区5栋1704的灯光还一直亮着,周荣华没有一丝睡意——刚刚搬进公租房才一天,他的激动劲儿还没有完全褪去...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