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农业干农业,放下桃子念“桃经”

大众日报 2020-08-31 09:59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磊

想要念活这本“桃经”,并非一蹴而就。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书记、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安宁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果业生产进入低迷期,果品销售不畅,特别是桃子。不少产区桃子“品种老化、果树老龄、果农老龄、果园郁闭、土壤酸化”等问题突出。2019年,中早熟品种的桃子严重滞销,价格创新低,出现了“三、六、九”现象(每斤价格三角、六角、九角),不少中熟毛桃挂树不采摘,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在张安宁看来,想要在桃产业上破题,仅一村一镇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需跳出农业干农业,放下桃子念“桃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传统农业全链条升值,才能真正念活这本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的致富“桃经”。

在品种选择上,长期从事桃育种栽培与果树设施栽培的张安宁认为,必须优化品种结构,主打黄桃系列,其他品种有益补充,早、中、晚熟品种比例逐步调整到2:5:3,改变以中熟毛桃品种为主的局面。

同时,张安宁建议,建设高标准现代优质桃基地,采用宽行密植、起垄覆盖、“Y”整枝、配套肥水一体化、行间生草、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标准化管理,提高优果率,增加果园效益。重点推行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郁闭园改造等技术,以提升果品质量。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大力培育赏花采摘、休闲度假、康养、民俗和体育健身等乡村旅游业态,创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规模适度的田园综合体,不断丰富桃产业内涵。

记者在大张庄镇蹲点后,又到了距其30多公里的西里镇。当地也在深挖桃产业的“增收潜力”,把一棵树,从花到果,再到果木枝条,都利用起来。

“老杜,俺家还有几棵老桃树,啥时候有空了过去看看。”西里镇江家峪村的村民朱庆民喊道。在江家峪村,一提起“老杜”,村民都很服气。老杜名叫杜继钢,当记者初见老杜时,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老杜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木屑横飞的车间里。黝黑的皮肤,很难想象他居然是沂源县杜氏木艺坊的老板。他憨厚地笑着告诉我们,其实他就是江家峪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江家峪村位于西里镇驻地西南方向7公里处,以种植中华寿桃为主。前些年,看到各家各户堆在路边的老桃树,杜继钢犯了愁,“烧了吧,怪可惜的,那咋办呢”。偶然的机会,老杜了解到木艺加工,心思活泛的他开始打起了老桃木的主意。西里镇作为蜜桃小镇,林地面积达6万亩,其中70%是桃树、苹果树,果木质地细腻,适宜工艺品雕刻。为了发挥林果资源优势,推进老化果木深加工,杜继钢利用在外学习的先进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在江家峪村成立了全县唯一一家桃果木工艺品深加工企业,深入挖掘桃木“吉祥、辟邪、纳福、镇宅”和苹果木“平安、智慧、喜庆、健康、美丽、和谐、团圆”的文化内涵。去年,杜氏木艺坊年可实现生产总值500多万元,带动村民增收150万元。

新闻推荐

淄博高招会(专科高职场)8月23日举办 地址:8月23日张店,淄博文化中心保利剧院广场;8月24日沂源文化苑(文化广场)

本报淄博8月6日讯(记者樊舒瑜)由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指导、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的2020山东省高考招生咨询会将继...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