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书奇:坚守山村17载 “小学科”铸就大情怀

淄博晚报 2013-09-17 17:38 大字

悉心指导学生

为了上好体育课,他用面粉袋子缝制“海绵包”;为了强化业余训练,他亲自熬绿豆汤给学生解暑;为了走进孩子心田,他利用国庆节小长假,骑着摩托车行程数百里,走遍了全镇35个村庄……

他就是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淄博市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沂源县南麻中学体育教师王书奇。

□□□面粉袋子缝制成“海绵包”

1996年7月1日,他从淄博师专体育系毕业后,分配到沂源县沟泉中学,当了一名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凭着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7年。

刚参加工作的他,面对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质朴的农村孩子,虽然执教的是被人看不起的“小学科”,他却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他说:“无论干啥,都要百分百的努力。”

学校师资短缺,他就一人挑起了初二、初三两个年级12个班的体育课,同时还担任校篮球队主教练。满负荷的工作量,让他几乎天天泡在操场上。

当时体育设施和器材匮乏,他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们体育练习的需要。在一次跳高练习课上,身体条件较好的孔兴同学提出能否尝试一下背越式跳高。可是学校仅有几块小小的海绵垫子,学生安全无法保证,临时去购买数千元的大海绵包又不现实。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他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到食堂找来十几个面粉袋子,向村里老乡要了一堆麦秸,然后将面粉袋子一一裁开,再一片片的缝合成一个大布囊,塞入麦秸,一个松软、实用的大“海绵包”就这样制作成功了。在他的指导下,孔兴同学成功地尝试了几次并不标准的背越式跳高,就是这令人兴奋的“一跳”,激发了孔兴的训练热情,并在县春运会上一举夺得跳高冠军,后来又通过体育考上了重点高中并升入大学。

在体育教学之余,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篮球训练上。有一年暑假,他带领队员进行封闭式训练。中午烈日当头,水泥球场就像火烤一样,队员分组训练和休息,而他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从每一个动作示范,到每一个战术演练,他和学生“打”成一片,汗水湿透了他的短衣,直至最后布满厚厚的盐渍。在学生放松休息的时候,他又当起了炊事员,给学生开小灶增加营养,为学生熬绿豆汤解暑……经过一个假期的刻苦训练,他带领队员顽强打进决赛,并夺得全县初中组亚军。胜利的那一刻,他和学生拥抱在一起,任凭汗水泪水流淌。

□□□学习笔记摞起来一米高

王书奇有一个习惯,平常总是在口袋里揣个小笔记本儿。他说自己头脑不好使,有些创新和智慧的“火花”往往一闪而过,只有随手记下来才好用。

2010年,他作为淄博市唯一的体育教师代表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他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就毅然放弃了浏览首都北京名胜古迹的打算。15天的培训,他不仅聆听到了教育部原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的教诲,还与体育教学名家毛振明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更得到了各大名校体育教学专家手把手的指导。在培训班上,他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正面是笔记,反面是心得。到了晚上,他主动找到辅导老师请教问题,并协助整理作业。培训结业仪式上,他被评为优秀学员,并作为山东省的唯一教师代表做培训发言。

小小笔记本,随时记录下他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灵感和火花。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从教16载,他仅学习笔记就整理积攒了50余册,学习内容达60余万字,摞起来足有1米高。他撰写的《在教室内给自己留个座》、《如何调动女生上课的积极性》、《班主任,请备好开学课》、《请到农村家庭走走》等十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中国教师报》、《体育教学》、《德育报》等发表,有30余篇论文在省市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多次在淄博市执教体育公开课,先后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和淄博市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农村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让很多人吃惊和疑惑。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没有啥,我干好工作的秘诀就是学习。”

创新是一种智慧,是学习在实践中的再提升。多年来,他一直尝试体育教学自主研究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组织能力。有一次,县里组织体育创新课评选,他参加上报的课题是《鱼跃前滚翻》。为了设计好这个瞬间完成的动作,他精心制作出了动作演示板,根据人体运动得出的运行轨迹,将制作好的肘、膝、肩、髋等关节可以活动的人体模型安装到演示板上,通过演示者的调整,蹬地、前摆、鱼跃腾空、支撑、低头团身等动作细节和运行路线,都可在演示板上一览无余。同时,易犯错误动作的演示及原因分析,重难点动作的突破方法,都可通过演示板直观地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在全县选拔赛上,他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令评委耳目一新,大家一致推选他去市里参加讲课比赛。面对成绩,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跑到评委那里虚心请教,并对每一个环节仔细修改。在辅助教材设计环节中,他又把军队体能训练中的匍匐前进、支撑攀爬,以及地震、火灾逃生演练技能等知识融入课堂,使一节平淡的体育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运动技巧,增强了体质,更起到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这节课让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市执教创新教学公开课。

□□□家访跑遍35个村庄

王书奇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只有对学生真心的付出,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田。”

2001年新学期,他担任了初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为了全面摸清学生情况,他就利用“国庆”小长假,骑着摩托车行程数百里,跑遍了全镇35个村庄,走访了42个学生家庭。

家访的每一幕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去宋家庄的山路窄而且陡,路面全是小石子,有几户农家就“悬挂”在半山腰,这其中就有一直想辍学外出打工的小思山的家。王书奇的摩托车在碎石小道上艰难的“爬行”着,在进退两难之间,稍一疏忽,路面一滑,王书奇连车带人滚下了山坡。顺势抓住身边的一棵荆棘,满手的鲜血和钻心的疼痛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一瞬间,他真的想放弃了。可低头再看这条被学生天天征服的小道,想想小思山那渴求而又防备的眼神,他又毅然站了起来,开始徒步前进。

当王书奇带着满身伤痕来到小思山的家时,家长既震惊、又感动,满嘴说着自责和感谢的话语,没等王书奇开口,小思山辍学的问题便解决了。

小思山只是几十个受访家庭中的一例,一路走来,家长那溢于言表的感激与兴奋、倾其所有而准备的“丰盛的午餐”、学生偷偷塞到包里的“三个苹果”,还有那久久不愿停留的送行脚步……这一切,让王书奇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家访过后,他撰写的长篇教育叙事诗《请到农村家庭走走》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引起了社会良好反响。

国庆假期之后,整个班级焕然一新,走在哪都是学生可亲的眼神,孩子们就像自家的小弟、小妹围着他团团转。小思山学习在进步,小立斌也不再是课堂上的“小麻雀”,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东北”君信同学也成了他的小帮手。

只有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学生才把老师留驻心田,在学生们眼中,王书奇亦师亦友,他的班在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两年后,孩子们在恋恋不舍中走向了高一级学校,小思山也一直坚持了下来,顺利考上了县城重点高中、走进了大学。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王书奇先后获得省优秀教师、省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市教育年度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今年教师节前夕,他又被评为淄博市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面对殊荣王书奇内心满是感激与责任。他说:“我感激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莫大的关怀,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帮助我不断成长,我感激我的学生们,是他们无比的淳朴和善良,让我逐渐走进孩子的心,激励我热爱教育并乐此不疲。同时作为一名平凡的农村教师,我更加深感责任的重大。就让我依然在农村坚守,依然把自信带给孩子,依然指引孩子走向更美好的远方。”

(晚报记者殷少梅通讯员尚峰江浩秦昌军)

新闻推荐

沂源县历山中学 严把“三关” 保证教师考核质量

...

沂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