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淄博 成立工作专班,服务企业落地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从签约到落地仅用时7个月

农村大众报 2020-08-26 21:21 大字

1月签约,2月开工,8月28日下线。在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一辆车”从签约到落地,仅用时7个月。

8月24日,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淄博。第一天的采访,记者就感受到“淄博速度”。

在吉利新能源多功能高端商用车项目现场,淄川经济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王鹏介绍:“这是市、区和开发区的‘一号工程’,我们用超常规的思路理念、超常规的措施推进、超常规的支持力度全力服务吉利汽车项目建设。”

吉利新能源多功能高端商用车项目主要建设新能源多功能高端商用车工厂,总用地面积893.47亩,改造总装车间4.88万平方米,规划三款产品,涉及新能源智能化皮卡及同平台高端越野车、新能源客车车型,达产后,计划年产皮卡及同平台高端越野车10万台,新能源客车3000台。

王鹏介绍,项目签约后,淄川经济开发区立即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规划、国土、综治、综合执法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梳理、一周一会商、一周一反馈制度,实行集中办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和销号管理制度,合力助推吉利项目落地见效。

项目的落地,让淄川经济开发区“汽车之城”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王鹏介绍:“淄川本地,汽车产业上下游原来就有一些企业,但相对规模小,档次也不高;吉利项目落地后,将有效整合、提升本地企业发展质量,提升淄博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本次发布的皮卡车是我们1.0产品,未来5年,吉利规划了多种不同能源类型的皮卡。”吉利商用车集团皮卡事业部总经理、淄博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蒋在斌说,“我们对淄博基地期望极高,它承载着吉利对皮卡车的希望。”

如今的淄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正在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火热上演。

距离吉利项目几十公里远的临淄区金山镇,一项填补了国内空白的大型工业项目——中国化学天辰齐翔100万吨/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施工。很难想象,如今错落有致的园区,半年前还是一片荒山。

记者了解到,这个基地建成后,将年产50万吨目前我国急需的己二腈。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在高端工业信息、民用纺织、电子国防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这一生产技术却长期被国外垄断,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下游产业的发展。

经过10年研发,2019年,中国化学旗下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丁二烯法己二腈专有技术”,解决了国家化工行业和尼龙领域“卡脖子”问题。

不过,项目筹备初始,落地临淄区并非公司唯一选择。“我们综合考量了营商环境、上下游产业链的匹配、公用工程等因素,最终选择在这里安家。”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海龙笑着说。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分别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全力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场地移交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春节都没休息。”临淄区金山镇镇长梁小明指着项目部外的平整土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这个项目预计2021年10月竣工。一期投产后,预计年实现营收95亿元,利润19亿元,可带动当地1500人就业。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

新闻推荐

兢兢业业十余载,细致入微成标杆 40名乡医温暖万余老人心

□大众报业记者姜涛刘磊8月13日清晨,75岁的王宗洋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半身不遂的老伴儿赶到淄博市淄川区般阳社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