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供电公司及时跟进电网升级改造 助力“郝峪”幸福生活
□ 本报通讯员 郭轶敏 段德咏
崔 磊
本报记者 张思凯
一碟黄瓜炒鸡蛋、一小碗红烧肉、一个杂粮馒头。8月6日中午,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生产队大食堂”,83岁的独居老人张兴博正高兴地享受他每天的免费午餐。
在中郝峪村,全村340多名村民像张兴博一样,每天享受着“生产队大食堂”为大家免费提供的一日三餐,还有村“两委”为全体村民提供的免费医疗和免费康养,而且,村民年年都有分红。
中郝峪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17年前,村民年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是70多位老弱妇孺。
2003年,当时刚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赵东强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得知此事,根据中郝峪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为村子新上一台1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解决了用电问题。随后,赵东强与村“两委”几名成员凑了1万元钱,建成了首批5家“农家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迈出了中郝峪村生态旅游的第一步。
“农家乐”生意红火,使赵东强和村民更加坚信,走生态旅游的路子会让村子越来越好。于是,中郝峪村开始引导村民以土地、山林、资金、劳动力入股,共享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2012年是赵东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全村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成立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村内旅游产业项目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探索形成了乡村旅游“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的“郝峪模式”,中央电视台曾对该村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进行报道。中郝峪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和“省级文明村”,成为省内外乡村振兴的模板。
“现在,全体村民都是股东,也是生态旅游的建设者,年龄最大的入股村民84岁,最小的还不到1岁,人人有股份,人人年底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赵东强说,原先村里的人想方设法走出去,现在村外的人拼命地挤进来,2010年到2020年,已有42名大学生先后投身中郝峪村旅游产业中。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为满足中郝峪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淄博供电公司及时跟进电网升级改造,2013年将该村配电变压器增容至400千伏安;2017年又帮村里新上2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全村供电总容量达到800千伏安。全村年度用电量从2003年的2.4万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的32万千瓦时,增长了12倍。
如今,中郝峪村生态旅游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在村里的幽幽谷风景区,游客可以体验天然美景、玩真人CS、参观乡村记忆博物馆……农家乐也由最初5家扩大到103家,游客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5万元。中郝峪成了周边村庄眼红的“网红村”,该村未婚的小伙子也成了待嫁姑娘眼中的“香饽饽”。
最近,中郝峪村“两委”又有新规划,计划优化完善幽幽谷景区的生态长廊、养康基地等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为此,淄博供电公司配合中郝峪村发展计划对供电网络实施新一轮升级,将新装2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1.5公里,更换220伏低压线路4千米,进一步提升村子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目前,电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基础开挖,计划9月底全面竣工。
新闻推荐
连日来,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下端士村的200亩万寿菊进入盛花期,当地农民抢抓农时进行采摘,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赏花游...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