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假期生活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淄博日报 2020-07-09 02:16 大字

□孙正军

每当假期将至,师生家长喜忧参半,学生们都想在假期好好的休息,开开心心地玩。但有的学生整天坐在电脑前,而染上“网瘾”。家长们担心孩子们在假期中荒废了学业,或者出安全问题,送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厚厚的假期作业提醒着学生们老师无所不在。假期越长学生两极分化越严重,有的弯道超车进步明显,有的养成不良习惯开学后难以适应,如何使假期生活有意义和收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启示,“家校社”合力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假期生活,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学生就能在社会和家庭课堂里得到锻炼,实践能力、创造力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个性成长。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社会是一所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学校,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教育资源,社会正如一所大学,它所看重的是学力,而非学历。社会更是我们学习的大好环境。学生们可从不同的社会现象中品尝各种“滋味"。陶行知认为,生活中处处有教育,那么作为生活场所的社会也理所当然是教育的场所。也就是说,社会含有学校的功能。因此需要我们自觉组织学生步入社会学校进行系列学习: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进步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注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在社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服务。

要注意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到实际生活中去读“无字之书”。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学习本身就是生活人生大课,生活才是自我的学习。生活是最好的课程,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有智慧地生活下去,去探索那未知领域的神秘。假期生活中组织学生了解社会、自然与文化的发展;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体验生命的意义和美好,从生活开始,观察、感受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现代科技,从日常事物中观察、记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品质,每个学生每个假期要完成一项个性化科学实验活动,增长科学实践能力。

家庭是课堂父母是老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教、家规和家训,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形成重要影响。构成了独具家庭特色的“道德共同体”。从家国情怀的深明大义到知书达理的人情练达,再到品学兼优的素质养成,无不仰赖其滋养和浸润。家庭要把好的品德、习惯传递给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表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好孩子,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的现象,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能够服务于家庭。学会做家庭的小主人,成为和谐家庭的纽带。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教学做合一研学游并重

假期生活实践中教与学仍然至关重要,用陶行知的话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是生活现象之说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实际上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广泛意义上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假期中学生只有经历了“做”的过程,经历探索与创造的感性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期中需要我们让教学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让教材内容与实际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班级成立互助小组让学生教学生。学生教学生更有利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得到激励,并快速激起其学习的斗志,在教的过程中,对知识又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提升,而被教的学生通过同伴的互助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和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

研学游寓学于游、寓教于乐,既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放松的学习方式,研学游更是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的本质是体验教育。可以让学生走向壮丽山河、走进历史文化,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研学旅行的重点是“研”,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设计,需要学生的思考和验证。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研学游带给学生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启发与思考,这也是研学旅行的特殊性所在。研学旅行的核心活动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模拟科学研究的一般性过程,进行的课题研究。而研学游中,不仅有研学的活动,还要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充分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对研学的成果进行考核。研学游要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在自然中教育,做到知行合一。将多学科老师的想法融合到研学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学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系临淄一中校长)

新闻推荐

咱们的“家”咱们共建 张店:“小称呼”折射服务“大变化”

□本报记者刘磊本报通讯员冯萍李景熙7月1日,淄博市张店区书记抓党建暨“红色物业”工作推进会召开。在科苑街...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