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存: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淄博日报 2020-07-08 01:44 大字

走进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红色大气的村庄大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庭院式住宅楼映入眼帘,宽阔而干净的街道,生动形象的家风家训,呈现出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从昔日的“问题村”蝶变成为“全国文明村”,这得益于他们有一个俯身实干的村党委书记李久存。

抓党建强班子 引领“新风尚”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瓦村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而,随着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党建工作弱化,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决策的失误,给赵瓦村留下了很多“半拉子”工程,曾经红红火火的村经济逐年滑坡,亏损严重,负债总额竟高达2亿多元。

面对这一“烂摊子”,2001年,李久存在党员群众的怀疑声中走马上任了。李久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两委”班子谈心交流,并走访对村事务意见大的村民,寻求解决问题的“药方”。经过调研,李久存认为,村风不正一个重要原因是原“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得不到村民信任。

那时的赵瓦村,村里的路全是泥水路,困扰村民出行。“村里南北八条街巷要全部硬化”,李久存向村民郑重承诺。他说干就干,带领“两委”工作人员,不论男女全部上阵。通过埋头实干,李久存和他的新班子一点一点地收复民心失地,村“两委”的威信渐渐复苏。

党风带民风 取代“旧习俗”

熟悉李久存的村民都知道,19年来,李久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早六点半听民意。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过去,有的村民天不亮就找到李久存家里表达诉求。为方便群众,他干脆将村传达室设为来访咨询接待室,安置了桌椅和沙发,为村民表达诉求提供了一个空间。他说,选择早上六点半是因为农民都有早起做农活的习惯,早晨头脑清、思路明,村民的意愿和诉求都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和交流,事情讲明了,问题解决了,当天的工作还不受影响。

为了改变村民生活陋习,增强村民素质涵养,李久存决定修改《村规民约》,他们全村征集、全员参与,删旧增新,逐条修订。

党心聚民心 开出“文明花”

为解决村企负债和经济滑坡,李久存改建或新建企业25家,消化2亿余元债务,盘活闲置资产6800多万元,全村经济重新走上正轨。

如今,人们一进赵瓦村,看到绿树成阴、干净整洁的花园式村居都赞叹不已。天然气、自来水、暖气通到每家每户,老年公寓、市级规范化小学、省级示范幼儿园、甲级卫生室应有尽有。

李久存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的脑海里,乡村振兴有一条主线——根在党建、魂在文明。李久存一班人又将精神文明作为赵瓦村发展的新标尺,向全国文明村发起冲击。2015年,赵瓦村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一个“上访村”,就此完成历史性蜕变,登上荣耀的巅峰。(徐子喻)

新闻推荐

淄博职业学院获国家级职教团队课题立项

□记者刘磊通讯员李高建报道本报淄博讯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遴选结果的...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