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棚改”工程,让群众共享园区发展成果—— “棚改”促产城融合发展

淄博日报 2020-06-13 01:19 大字

□本报记者董学宏通讯员胡志宇路意

周村经济开发区作为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和桥头堡,在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发展动力的同时,更把“棚改”作为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让辖区群众共享园区发展成果,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6月5日,记者来到小房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施工单位抢抓雨季来临前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开发区按照防疫流程加强了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日常防控,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据了解,开发区“棚改”工作面大、任务重,受益群众多,共牵涉到6个村居,1340户家庭的“棚改”安置工作。其中,蒋家、礼官2个村居改造计划任务总数482套,目前安置楼建设任务已接近尾声。新民村项目改造计划任务数448套,在原址安置;陈桥村一期项目改造计划任务数387套,二期项目改造任务数329套,目前安置区已搭设围挡,开工在即。

“棚改”在改变开发区面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科学规划开发区产业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对此,开发区启动了石门村试点规划编制工作,调整村庄规模,优化村庄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深度挖掘土地潜力,让低效存量资产发挥效益,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为产业项目落地腾出发展空间。“开发区将科学规划布局园区建设,有效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围绕‘高、新、轻、绿’四篇文章,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功能性新材料等产业,高标准编制居住区、特色园区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激活园区发展潜力。”周村区政府党组成员朱玉刚表示。

“棚改”工作启动以来,开发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从摸底调查、政策宣讲、发动群众,到勘丈登记、签订协议、实施搬迁,开发区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棚改”开路先锋,全方位参与、全程式服务,用真情赢得群众的支持。工作人员在“棚改”工作中坚持政策原则,把握底线尺度,严格遵守“棚改”政策,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棚改”村民。对于不合理的诉求,工作人员讲究工作策略和沟通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法、予之以利,妥善做好化解工作。

“棚改”建设大踏步前进,工程质量安全更要严格把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狠抓施工监管和监督,把棚户区建设质量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派驻专人进驻施工现场,对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协调、解决,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确保让群众住得放心。

“棚改”既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客观要求,也是聚力民生建设、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选择。作为“棚改”安置的主战场之一,小房村的村民们时刻关注着施工进展,看到新的住宅楼即将建成,他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棚改’是一项民心工程,抓好此项工程责任重大。开发区各级党员干部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铆足干劲,倒排工期,持续发力,推动“棚改”提速前行,加快园区城市化步伐。”周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城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昊说道。

新闻推荐

知识产权保护“深圳范”

记者在深圳国际仲裁院采访□本报特派记者宓家峰伊茂林苏利民周扬杨秋云董娜从“3天起1层楼”到“1...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