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协商主题 贡献智慧力量 区政协委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今日周村 2019-08-23 08:05 大字

今年年初,区委就周村区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按照区委的工作重点,区政协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区政协专题协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经区委研究同意列入全年专题协商计划。近期区政协召开了专题协商会议,与会的政协委员围绕协商主题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各级对政府工作提出的重大要求,更是推动周村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周村区税务局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强化公平执法、优化纳税服务、细化减税降费”三项重点措施,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持续优化提升税收营商环境。

一、强化规范执法,营造“公平税收”环境。一是推行税收执法“三项制度”。严格依法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落实好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执法公示和重大税收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所有纳税人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不收人情税、关系税、糊涂税。二是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利用内部控制监督平台和风险评估管理平台进行税收执法疑点监控分析,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纠错,应收尽收、应减尽减、应退尽退,确保分厘不差。三是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区纪委联合推行“纪税联动”,向全区纳税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加强重点执法岗位风险专项整治,运用纪法约谈促进依法治税,保持纪律监督高压线,坚守规范执法最底线。

二、优化纳税服务,营造“便捷税收”环境。一是积极推进“一次办好”。持续开展便民春风行动,推出4类13项59条便民办税措施,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对符合条件的事项实行容缺办理,减少纳税人跑腿次数。设置新办纳税人服务专区,落实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新办纳税人,在0.5个工作日全部办结从信息采集到最终领用发票等七项套餐业务。二是全面完善各项服务机制。全面实行办税服务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制、预约办税制、跟踪服务制、信用监管制、投诉快反制等高效服务机制,最大程度为纳税人节约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按年度组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定纳税信用A级950户,B级2142户,高信用高便利,低信用不便利,以信用强征管,以信用促发展。三是大力加强便民办税硬件建设。2月底在老城区新建启用一处“24小时智能自助办税厅”,配置发票领用、代开等自助办税终端10台,互联网电脑12台,配备导税人员,辅导纳税人进行自助办税、网上办税,形成“白天办税服务厅、晚间自助办税厅”全天候便民办税体系,切实提升纳税人办税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细化减税降费,营造“动能税收”环境。2019年,国家全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增值税税率下调、所得税优惠扩面、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六税两费”优惠、降低社保费率等税费优惠政策相继出台。1-6月份累计减免各类税收12591万元,占半年入库各项收入达13.5%,切实让企业享受了巨大红利,补充了强劲动能,涵养了后发税源,增强了全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推进执行抓“力”度。成立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减税降费专班,加强政策统筹安排和整体推进,狠抓监督检查,建立“上下内外联动监督”机制,督导确保落实政策、执行规定不走样。二是宣传辅导抓“精”度。制作发放政策汇编15000余份,对外开展宣讲活动4期,专题培训会16场,培训2400余人次;举办人大、政协2场减税降费政策宣讲会,现场答疑解惑;通过“掌上周村”、大众网等新媒体刊播推送减税降费相关政策,“线上+线下”多方位宣传受纳税人一致好评。三是核实落实抓“深”度。根据减税降费企业清单,建立完善申报数据采集、审核校验、汇总上报、核算分析体系,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防止超范围享受。全面关注符合条件纳税人享受减免税政策情况,对应享未享、未足额享受的纳税人,及时做好提醒和申报表更正工作,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全覆盖。

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实施“三位一体”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为全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六最”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胜军(区政协委员、区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以更优质的服务便民利企

一、提升“三办”人员素质,确保“1+N”落到实处。要大力做好各类项目手续、办理要素的提前告知、提前准备,大力做好前期宣传咨询,切实增强“三办”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做好政府层面的营商环境与企业层面的素质提高的结合,切实提高审批时效。“1+N”审批服务已在周村区开花结果,要继续加大力度将其落到实处。

二、积极努力,扎实推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从现在看“数据跑路”做得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现在工程建设、规划、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数据共享还不能统一,给企业、群众办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建议进一步推进。

三、解决市民之家停车难问题。建议在市民之家周边结合旧村改造、新区建设配置相应的公共停车场,在公共停车场与市民之家开辟短程公交或设置专用电瓶车,以缓解市民之家停车难的问题。

□高东(区政协常委、区民革主委、区住建局副局长)

开拓创新 优质服务

通过到嘉兴、湖州等优化营商环境、“一次办好”改革、服务群众等方面考察对标学习,深受当地发展思路、发展魄力、发展成效的启发感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开阔视野,大胆创新。思路决定发展方向,视野决定发展前景。良好发展局面的背后是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魄力和先行先试、一往无前的改革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机关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魄力。

二是坚定不移发扬“店小二”精神。科学合理定位,树牢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坚决落实“一次办好”,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特别是在园区入园项目的代办服务、听取企业家合理化建议、多组织企业到外地考察学习等方面要下足功夫。

三是立学立改、担当落实。现在,周村区的行政审批服务在服务理念、硬件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先进地区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要勇于直面差距、敢于正视不足,奋起直追。街道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末端环节,更应该对标先进、发挥优势、主动服务。

□王一川(区政协委员、丝绸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以观念创造推动营商环境改善

6月25日至27日,我和部门委员参加了周艳萍副主席带队赴浙江潮州市南浔区、嘉兴市南湖区、桐乡市考察学习“最多跑一次”等方面先进经验做法的活动。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想。

一是创新观念上的落后。认识的高度决定思想的宽度和行动的力度。我们对于审批效率的认识还停留在对标学习、拜师学艺阶段,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出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东西,从目前这种形势看,想要青出于蓝是很难的。我们提出提高审批效率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尝试一站式服务了;我们开始推一站式服务时,人家已经开始推无差别审批服务了;我们开始推无差别审批服务时,人家又提出了“一次办好”、“最多跑一次”;这次我们去学习人家的“最多跑一次”时,通过交谈南湖区已经在尝试利用“互联网+”,下一步要实现“零跑腿”了。认识的差距不是通过对标学习能够缩小的,先进经验也不是通过“移植”就能复制的,如果不解决认识的问题,那我们永远是学生,永远在追赶别人的路上,只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先进经验。

二是服务理念上的落后。7月4日召开的“推动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对口协商会议上,有位委员说过一句话,仔细想想让人振聋发聩,他说“要让企业家保持足够的创造创新激情,而不是让他们天天考虑如何活下去”。这位委员提的“如何活下去”我理解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市场层面,第二个就是营商环境层面。考虑“如何活下去”在营商环境层面就是考虑如何更快地进行审批或如何更快地享受到上级的有关扶持政策。

目前来说,企业家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考虑找谁能够尽快地把我的事情办了。开发区的企业比较多,通过平时和部分企业家交流,每次干部调整,企业都比较关注,某某某从某某局到某某局了,他们如数家珍,为何?因为企业家考虑我的政策落实我得去找他,下一步我的新项目审批得找他盖章。以此回推我们的服务是不到位的,服务理念落后于企业的需求。

□赵亮(区政协委员、城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努力实现“一次办好”

“最多跑一次”服务

一是做好审批时间安排。“一次办好”的工作作风是以“说办就办”为承诺、“办就办好”为原则。有关企业反应,有些审批事项要求有规定的报送日期,企业提前1-2天把材料报上来了,受理窗口却不受理,需要到规定时间再跑一趟。希望能为办事企业、群众适当安排弹性服务时间或周末服务时间等。

二是切实做好“一窗受理”工作。围绕投资建设、市场服务、民生保障、社会事务等四大类中的关联事项,设置一系列“一窗受理”窗口,实现“前台集中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集中出件”的运行机制,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像这次考察的嘉兴市南湖区那样,让一些事项最多只需要一个窗口或找一个人就可以办好。

三是加强“一链办理”方面的工作,重点对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办理条件、申请要件进行逐项优化,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链条组合,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减少材料数量,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在“一网通办”方面,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把行政许可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借助网上服务大厅,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登录网站就可以完成注册,即可在电脑上实现快捷的在线申报、办事进度查看、结果公示、咨询投诉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甚至“零跑腿”,降低办事成本。完善帮办代办制度,设置帮办代办窗口,安排专职人员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精准化的“店小二”、保姆式服务。

四是服务质量的提升要落实到便民服务、改善办事体验的细枝末节里。对政务中心内的便民措施进行不断完善。在大厅内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电脑、复印机和打印机,为办事人提供免费复印打印。学习南方部分城市实行免费刻章和证照免费快递服务的做法,开办刻章服务、证照邮寄,实现免费或提供适当补贴。

□郭立军(区政协委员、淄博海天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协调市场监管

优化审批手续

在企业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主要集中在监管和审批过程中:

监管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复监管,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监管,经常需要报送进展资料等文字材料,报送材料内容相近但是不同部门对格式要求不同,需要企业安排专人负责项目材料报送,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审批方面主要是审批验收时程序复杂,环节较多,企业对于办理过程认知不够,办理困难。比如办理消防手续时,由于近期部门交接,企业对于不同部门的具体职权不清晰,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结合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一是在监管过程中多部门监管项目统一检查、报送材料,在检查项目时可以合一检查,减少(下转七版)(上接六版)

企业人力物力投入。建立企业信用名单,对信誉良好企业,适当减少或免于检查。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严肃处理,严加惩戒。二是优化验收环节。在不降低建设施工标准,不影响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部分环节和要求,允许企业申请提前验收。三是希望做好公示环节的工作。同时希望政府及时公示信息,让企业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相关的政务信息。

□刘延飞(区政协委员、淄博华奥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企业发展

2017年9月,我们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决定投资5.77亿元建设16万吨/年节能环保型铝硅新材料项目,原计划2019年初投产。结合项目推进,谈几点建议。

一、提高帮办代办力度。企业对一些审批事项不熟悉不精通,不知道该怎么办。每一个手续经反复沟通确认后,还经常办不好。很多手续都是相互衔接一环扣一环,企业难以适应。希望政府部门能配备业务精英帮助重点项目单位办理相关审批事项企业也提高效率。

二、加大“1+N”审批服务力度。根据规定,项目动工前,必须有土地证、规划证和施工许可证等,希望加大“1+N”审批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二、提高相关资金资金周转效率。对征地、土地供应过程中,企业垫付的资金,相关政府部门要与企业做好衔接,该退回的尽快按照原渠道退回,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可以给企业资金的流转提供巨大的帮助。

□毕文岳(区政协委员、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新方式方法

不断追求卓越

要从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着眼,用新的思维、新的做法不断攻克难关,为助推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建立项目预约办理和限时办结制度。对投资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动工、在建项目早投产,真心实意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打破各种“天花板”“玻璃门”解决民营企业经营难题,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2.围绕简政放权,“一次办好”,提高效能,数据多跑腿,政府多服务,企业少跑腿。完善区政府网站职能,将区直部门APP、部门网上业务受理与区政府网站实现一站式对接,实现区政府门户网站“一网式服务”;整合部门现有7*24小时人工智能服务,建设周村区7*24小时便民服务,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

3.奖励创新,树立流程创新即是“发明创造”的理念。一项工作可能改变一下先后顺序,就会节省大量时间,一个不起眼的自制小程序可能就解决了“大问题”。实践出真知,树立“一招鲜”就是“发明创造”,对于这样小的“一招鲜”,汇集起来就改变了整个政府部门的形象。做事守规矩的同时,重奖、破格提拔重用一批创立“一招鲜”的实干肯干的干部,既解决了干部工作中的慵懒散,又为大家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梅玉亮(区政协委员、区民建副主委)

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和谐共融、共谋发展

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面落实工业企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是营商环境的开始,不是一次办完就结束,也不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终点,营商环境优化,应该是贯穿在每一个具体企业的发展全过程、发展的各个周期,让投资者因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介绍更多的投资者(或是客户或是供应商)来我们周村办企业,用投资者去吸引投资者,口碑相传,推动周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结合服务的企业,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希望政府部门在执行政策法规时,以找到其符合政策法规为导向,而不是带着“有罪的眼光”看待发生的情况。比如,环境治理的改善,由于国家发展经济之初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环境的认识、要求会不一样,很多企业跟不上政策的变化,导致企业受到责罚或关停。在大环境环保治理风暴中,我们公司的一个项目——“年产30万套精密机床配件及150万套手表表壳项目” ,以多年前的材料不规范、不全面为由,判定为“未批先建”项目。公司在发展中上的所有项目均遵循当时年份的各项程序、规定,符合相关部门流程。一个经营多年,年年纳税、每年解决多人就业的企业,突然成为未批先建?对于这一变化,也引起了公司客户的恐慌,导致客户对营商环境产生不安,最终造成客户的部分流失,损失严重。幸好,政府及时发现自身面对调整的法规政策有理解不到位,及时纠正了不恰当的做法,避免了企业损失的扩大化。

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改变或优化升级过程中,给予企业宣讲政策、指导企业进行调整,对于因为政策调整增加的成本支出,可以在税收中给予单列项进行扣减或其他形式减少因此增加的企业成本。执行政策不能简单粗暴的搞“一刀切”,为企业家树立投资信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希望政府一企一策能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希望政府能充分利用淄博经开区的淄博“大学城”等地理优势,根据企业现在及未来三年、五年的需求,与驻大学城院校搞好合作,有效缓解企业用工成本,保证员工的梯队,促进持续。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对吸纳就业人员到一定规模的,给予适当社保补助并进行社保分级对待,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三是企业大胆干、大胆闯,敢于吃螃蟹。借鉴经济特区的视点、思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不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比如说深圳,十年来走到前面的原因是:其他地方不敢做的,他敢做,其他地区在做的,他做的领先一步,他既有大企业的带动效应,又有小企业的灵活补充,在税收、社保、安环等方面,适应每一个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就像是个高级裁缝师傅,总能为企业做一身合适的衣服。

□范学军(区政协委员、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闻推荐

周村区审计局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 审计“尖兵”带“新兵”

□融媒体记者路意实习记者岳虹妃一声师傅,喊出的是两个字,道出的是一片深情、几多责任;深深一躬、执手相扶,一次...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