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思维培育“创客”成长沃土 淄川区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系列报道之一

淄博日报 2019-08-21 00:49 大字

□本报记者王黎明

编者按:近日,省委改革办面向全省选取总结形成了10个改革案例,已作为“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其中,淄博市《淄川区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入选。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淄博市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自今日起,本报连续刊发三篇报道,解读淄川区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淄川区有这么一家企业,从地下室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远销欧美各国,拥有年产200台激光切割机和2000台激光打标机的生产能力。

从2014年创业团队建立,到2015年公司成立,再到2016年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这家企业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如今,企业已成为西门子、韩国LG和印度TATA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激光设备供应商。

这家企业名为山东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淄川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落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2018年,公司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

创业初期,条件是非常艰苦的。2012年底,回国创业的颜景川和他的创业团队,在自家地下室开始了研发之路。秉承着自强不息、将一切困难看轻的心态,他们一路攻坚克难,终于研发出拥有自己核心软件的激光打标机。可是,怎么将产品完善并推广出去?颜景川又遇到新的难题。2014年,刚刚建成投用的淄川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自此,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

穿梭在干净明亮、宽敞整洁的厂房内,谈起创业之初的情形,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颜景川仍记忆犹新。“刚开始,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但非常庆幸,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有一系列的配套技术支持。当我们遇到资金瓶颈时,得益于淄川区整个创业生态,我们又得到创投基金的资金支持,企业这才一步一步坚实走下去。”

培育创新创业沃土,实现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发力,要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来激发市场活力。

淄川区坚持把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聚焦构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围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聚合平台、人才、金融、服务等要素资源,引导支持各类创新团队和企业快速成长,营造形成支持扶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体系。

针对企业成长、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根据创新创业不同类型,淄川区不断搭建各类平台载体,为创新创业创造活动提供成长沃土。

搭建“苗圃”育苗平台。依托3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以及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的“飞地”众创空间,对创新项目“选苗入圃”,坚持“零成本”创业扶持,提供工作场所、政策扶持、培训指导、项目推介、融资支持等“一条龙”服务。

搭建“孵化器”起步平台。先后建设高创中心、功力创新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吸引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创新项目入驻,既“扶上马”又“送一程”。与淄博矿业、山水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齐鲁云商“互联网+”大宗物资交易平台,初创阶段免费提供1.2万平方米办公场所。

搭建“加速器”成长平台。对于具备投产条件的创新项目,引导进入经济开发区、中一淄博先进制造产业城等一批标准厂房,进行批量规模化生产。创新“核心企业+专业园区+产业基金”模式,依托核心创新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中铝工业园、国防动力电源产业园、智能机器人等专业园区,引导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截至今年5月,各类创新平台累计入驻孵化项目180余个。

为加快培育新动能,淄川区现已开工建设“镭泽激光共享产业园”。该项目被列为2018年市重大项目。作为这一园区的龙头企业,颜景川坦言:“镭泽智能科技已经掌握了高速激光切割和超精密激光微加工技术,但单凭我们一家,没有足够精力来转化这些产品。”

据颜景川介绍,共享产业园将引进激光切割机上下游30家企业和多家激光院所、高校入驻,共享资源平台,共同转化成果,实现聚合发展。2020年年底前,产业园将全部建设完成,预计可年产5万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激光设备,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新增就业4500余人。

新闻推荐

光被志愿服务队赴王村镇参与灾后自救

本报讯8月17日,淄博六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光被志愿服务队23人赶赴王村镇和家村帮助开展灾后自救,镇机关干部、和家村党员...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