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影青茶盏

淄博日报 2019-08-21 00:44 大字

□刘茜丽

1971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公安分局在博山大街原区公安局院内挖防空洞时发现一批窖藏的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器,皆十分精致。其中,一件影青茶盏格外引人注目。它高4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3厘米。直口,口沿下有弦纹一道,斜弧腹,腹下部内收成小平底,圈足。该器胎质细腻、薄而透明,光照下能映见指纹。釉色白中泛青,晶莹如玉。其造型精巧,是宋影青瓷中的佳品,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淄博市博物馆。

影青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又称“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细白,色泽温润如玉,在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影青瓷在南宋时大量生产,且“著行海内”。影青瓷器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暗调花纹于器内外侧都可以映见。因此,人称影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影青瓷器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从窑址调查和纪年墓中的出土情况来看,影青瓷的草创时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这一时期的影青瓷产量小,器类简单,主要为碗、盘、碟之类,也有盒、钵、注子、注碗等;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形低矮,圈足宽大,口沿及腹壁都较厚。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影青瓷产量大增,器类也多种多样。这一时期的产品多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

说到宋代的影青茶盏,就不得不提到宋代茶文化。北宋时期,社会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此时,品饮之雅兴上自皇帝下至民众,举国风靡,茶到此时方成国饮。“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唯有宋代茶文化堪称精绝,臻于至高境界,为当时乃至今日的优雅生活注入了情趣。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自号茶神。他爱茶、品茶、写茶,一生创作了300多首茶诗。他在众多茶诗中细致描绘了茶艺活动的情节,再现了广阔而绚丽多彩的宋人生活画面,是宋代茶文化的真实写照。陆游的茶诗中不仅有对名茶香茗的溢美之辞,还有对各式茶具的细致记述。其关于“茶盏”的诗句有《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以诗记之》中的“毫盏雪涛驱滞思,篆盘云缕洗尘襟”、《试茶》中的“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等。

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中称其为“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人们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其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还以描金装饰。受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代茶盏轻盈而优雅,造型上更为秀丽挺拔,盏壁斜伸,碗底窄小,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与唐代张扬、豪放、大度的气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件茶盏沉静素雅、温润如玉,看着它,笔者思绪不禁穿越千年,来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下,听苏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苏子举酒属客,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这件茶盏就是那明月清风,就是那长长的喟叹,是“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更是“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达观。这件茶盏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它本身作为文物的价值,更是它绵延千载一脉传承的“修身、怡情、养性”的茶道精神。

新闻推荐

轮滑 决战极限运动大会

8月19日,圣巴街区队淄博超人凯轮滑俱乐部选手张合凯在决赛中。他以90.00分的成绩获得冠军。当日,2019年中国极限运动大会极...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