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二“合一” 追求新腾飞

淄博日报 2019-04-25 01:38 大字

□孙英信

遵循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坚定‘一条主线’,强化‘一个引领’,突出‘五育并举’”的总体思路,临淄二中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着重打造“两个合一”的奋飞之翼,实现临淄二中教育的新腾飞。

一是知行合一。即打造新基础教育的知行合一,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当新基础教育普惠临淄教育时,临淄二中选择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这场“成事成人”的试验,目标就是念好“三字经”,向“新基础教育”要高效,要质量,以此提升学校研究的内生力和学研力。

什么叫“知”?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就是“知”。学而后知,所以第一步着眼在一个字“学”。

首先“学”系统理论。这是扭转教师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通过倒逼老师们读书、研究,走进新基础教育,引导他们形成习惯,自觉成长。

其次“学”示范单位。到新基础教育核心试验学校去,深入课堂,师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学”专家名师。学校已经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达成合作意向,由他们科学规划设计,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向新基础教育的专家名师学习,破解迷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第二步落脚在一个字“思”。

首先是反思反省。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就开展了系列基于学科特点的新基础教育研讨,对新基础教育的学科性进行了反思自问自省,重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查不足,找差距。

其次是深思深省。寒假里学校为每一位老师配备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纲要,鼓励老师们开展“百页”读书活动,引领老师们既深思理论的学习与内化,更深省教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更新、优化与融通。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第三步落实在一个字“行”。

一是先学先行,典型带动。鼓励学科组先学先行,树立典型,以教研组共同研究的方式,发挥团队研究合力,推动新基础,让教学更专业;培养典型教师,小学科跨级部形成研究团队,大学科备课组形成研究团队,共商共议,互助合作同行。

二是有还有动,追求“五实”。首先是循序渐进,由浅而深,教师要做到先还时间,再还空间,更还主动权;学生要动口、动手、动脑、互动。其次追求“五实”课堂,激发“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夯实基础,追求扎实;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各有所获,追求充实;及时发现、关注课堂生成,并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追求丰实;尊重学生,拒绝华而不实的表演,不搞花架子,追求平实;不去追求尽善尽美的课堂,有缺憾重反思待完善,追求真实。

二是家校合一。即打造全方位的家校合一,提升德育协同育人的新实效。

临淄二中家校共育工作一直是出类拔萃,2017年就获得了“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学校”等称号,2018年又获得了“淄博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今年学校将再推新举措,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争创家校共育特色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首抓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家庭育人水平。

一是深化“家长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授课(暑假开学初),每次授课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次授课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活动。

二是探索“学习型家庭”模式建设。针对学校当前家庭中父母文化层次较低,较多长时间在外上班,与孩子接触时间少,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的现状,计划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加强家长教育子女针对性对策的研究,助力教育。

其次抓家校通道建设,提升沟通交流实效。

一是畅通“互联网+”沟通渠道。利用校园网、临淄二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公众微信号、QQ群,定期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听取家长的意见,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是开通家长进学校交流通道。继续设立家长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亲身感受课改的新气象,更近距离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与学校互动,和老师沟通,为架起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打通家委会中间桥梁便道。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级部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集思广益,收集家长们对学校在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促进家校互动,密切家校联系,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临淄二中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竭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临淄二中校长)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淄博中支:创新“12345”优化柜面服务

近来,太平人寿淄博中支运营服务部创新提出柜面服务的“12345”,从点滴细节做起,用优质服务让客户满意而归。“一张笑...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