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6淄博经济交出靓丽成绩单

淄博日报 2017-02-06 00:00 大字
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动能培育初显成效,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同时应该看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依然潜存。下一步,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本报记者路锦通讯员张曙光

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动能加速集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

全年以来,随着各项调控政策落实到位,全市经济运行环境逐渐回暖。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增长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深度通缩状态,月度同比已连续数月恢复正增长。先行指标趋势向好。全市货运周转量增长3.3%,增幅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2%,增幅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提升。四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景气指数为113.8,比上季度提高4.7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4.1,比上季度提高5.8个点。社会就业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实现了年度控制目标。

整体看,全市宏观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农业生产平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增速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受播种面积减少影响,全年粮食总产166.37万吨,比上年下降3.8%。工业生产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7.4%,增速高于全省水平0.6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看,投资稳中有进,全年增长13.4%,增速较年初提高2.9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出口降幅收窄,全年下降3.5%,降幅较年初收窄14.7个百分点。

供给与需求匹配性增强

全市120万吨生铁和170万吨粗钢的年度产能压减任务已提前完成,分别占到全省任务总量的44%和63%;7处化解产能煤矿井口已封闭,生产许可证已注销;组织实施148个重点技改项目,淘汰了近600家低重差企业。去库存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1%,去化周期从年初的25个月降至约17个月,其中住宅去化周期从年初的20个月降至约12个月,处于11—14个月的最佳供需平衡区间。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加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产成品周转天数比上年分别缩短0.1天和0.4天。全年全社会融资规模达304.79亿元,同比多增34.57亿元。受益于基金直投等政策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总数达1811家,其中年内新增1200家,为前5年挂牌企业总数的2倍;实现直接融资148.95亿元,是上年的2.3倍。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9.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全面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措施,兑现企业奖励扶持资金13.9亿元,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近28亿元。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9.97个基点,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三项期间费用”增速分别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0.4个和3.9个百分点。以决战决胜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7.95万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抓住政策机遇,加大多元投入,集中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49.4%、141.5%和71.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增速36个、128.1个和5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教育等民生领域支出较快增长,全年分别增长84.1%、16.1%和10.5%。

新经济支撑力增强

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孕育着新的突破。从产业结构看,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54.0:42.5调整为3.4:52.5:44.1,服务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先进制造业加速引领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0%,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7%,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下降0.61个百分点,大幅超过降低0.1个百分点的省定目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GDP增幅1.4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制定出台了“创新发展30条”等政策措施,全面启动了工业精准转调“1+N”实施方案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75项,同比增长5.0%,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41项,同比增长57.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6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2.9%。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280家,较上年增加1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22个,较上年增加3个;院士工作站75家,居全省首位,较上年增加4家。

新主体、新产业、新服务、新模式蓬勃发展。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促进了新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各类创业创新平台159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4万家,新增注册资本920.6亿元,增长56.1%。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孕育。全市高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6%,增幅高于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增长33.6%,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8%、28.4%和31.0%,均高于传统服务业增速。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中船重工、北汽集团、长城影视基地、齐都文化城等一批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文化旅游和民生的重点项目,正在加速落地或已投产试运行,将有力提升全市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

全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和孝妇河流域综合治理两场攻坚战,创新实施了投资过百亿元涵盖2394个项目的绿动力提升工程,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和“蓝繁”天数分别达183天和225天,分别较上年增加40天和60天,良好率和“蓝繁”天数比率分别突破50%和60%;二氧化硫(SO2)、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0.1%、15.9%,全市河流断面COD和氨氮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4.3%和33.5%。

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类主体。2016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5.4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6.95%,较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2%和12.4%,增速依次较上年提高5.5个和5.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更趋合理。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36元,增长7.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4元,增长7.9%,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以“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为框架的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审批通过为标志,全市城市转型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全面完成“三个市民化”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城镇化率达69.11%,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计划总投资613.5亿元(年度投资214.2亿元)的涵盖城乡交通设施、生态修复、垃圾污水管道建设等127个城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淄博新区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医疗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区路网和水系全线贯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建成区面积达327.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2.0%。“三改一建”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小区改造整治惠及居民9.43万户。

淄博新区建设提速。(张成林摄)

新闻推荐

护航发展惠民生平安建设谱新篇 □本报记者李志宝通讯员郑发伟

2017年元旦刚过,为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淄川公安分局龙泉派出所就特别推出春节期间案件预警、消防、房屋出租三项“安全提示”,其中既有相关法律法规,又有遇到案件纠纷时的应对措施,提醒引导辖...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