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心真情三十载 民族团结写华章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周村区灯塔民族社区党委书记刘荣喜□本报记者 董学宏 通讯员 王全新

淄博日报 2014-11-16 04:51 大字

日前,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周村区永安街道办事处灯塔民族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刘荣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成为淄博市唯一受到表彰的模范个人。

刘荣喜自1984年任村主要负责人至今30年来,带领4000多回汉群众,团结实干,将灯塔民族社区从30年前一个人均收入不足百元、集体负债40多万元的贫困落后农业村,变成了今天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余元的新型现代化城镇社区,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强村富民”的成功之路。

民族团结成为谋事之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是刘荣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及时掌握化解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社区成立了民族工作协调联络小组,统筹协调民族事务,做好民族问题的防范、疏导工作;为促进回汉群众的情感融合,社区利用民族公园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健身娱乐活动,先后成立了秧歌队、青年篮球队、曲艺文化宣传队等文体组织,促进回汉群众交流,使灯塔民族村成为一个团结互助、友善和谐的大家庭。1999年他带头捐款、多方筹集资金90余万元重建了周村清真寺,还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象征民族团结的民族公园。

从今年3月份开始,灯塔民族社区全面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查找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作为征求群众意见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根据群众所提建议逐一制定了整改措施。“两委”成员都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履职尽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夯实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

强村富民成为民族团结保障。刘荣喜认为,作为一个民族村,只有发展,只有让回汉群众过上好日子,才能使群众相信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在刘荣喜的带领下,从村民集资创办面粉厂起步,灯塔村相继建起了毛巾厂、建筑公司,成立了灯塔实业公司,并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利政策和时机,先后创办了汽车钢圈厂、灯塔福利海绵厂、灯塔牛仔服装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和齐鲁装饰装璜、鲁发电热材料等合资企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红旗村。

进入21世纪,刘荣喜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全区率先对18家村办企业进行了改制,提出了“抢抓机遇、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002年社区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3余万平方米的灯塔民营工业园,先后吸引20余家民营企业在此落户。2011年社区与周村东方贵人商务公司联合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了集餐饮、商住、会所为一体的四星级商务大厦——山东灯塔民族商务酒店,带动解决居民就业200余人,年营业收入达3000余万元。

始终把改善民生、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放在心上。“发展不是目的,让回汉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是最终目的。”这是刘荣喜在党员大会上经常讲的一句话。

社区自1992年开始实行了养老保证金制度,给6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银龄安康保险,连续20年对社区内特困户、烈军属家庭、学生考学奖励补助共60多万元;建立了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社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入保率达100%;2009年,社区投资32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余名回汉老年人入住的综合性老年公寓——淄博市灯塔幸福苑。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社区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现已进入收尾阶段。

作为一名任职四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刘荣喜在任职全国人大代表的17年中,他先后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改进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参加调研视察5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20余份,提交议案10余份。先后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关于制定养老法》、《关于加快出台社会养老相关法律》等建议和议案受到高度重视。

新闻推荐

淄博师专附属学校(附中) 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活动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