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老师
○任奎东
提起王金战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在教育界,这个名字却绝对是如雷贯耳。他是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教师。因为有太多的莘莘学子在听了他的一节讲座后,高考成绩就神话般地提高了几十分,所以又被誉为“高考战神”。如今,王老师担任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课题组组长,并于2012年11月与外研社成立了王金战图书工作室……从网上得知这一个个应接不暇的好消息,我在高兴之余,更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高中时代,我就读于沂水一中。教我们数学课的,就是王金战老师。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无穷,铭记一生。
王老师上课从不拖堂,他讲课旁征博引,风趣生动。上他的课,班里从来不会出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正常人的注意力,也就维持在30分钟左右,超出这个时间,就看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了。因此,一节课,他的授课时间也就是30分钟,其他时间要么用来巩固刚才所讲的内容,要么就给我们讲一些学习的方法技巧等。在作题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确实听懂了,认真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必要搞什么题海战术。”
从外表上看,王老师可谓相貌堂堂,魁梧健壮,看上去像是个体育老师。事实上,王老师非常爱好体育。他经常用“7+1>8”的理论来教育班里不爱运动的学生。这个理论就是说学习7个小时,活动一个小时,要比连续学习8个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他是这样解释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才能强壮,这样抵抗力自然就会提高,也就不容易生病,学习的效率就会水涨船高。”对于那些找借口不上体育课的学生,他的杀手锏也是与众不同,就是不能再上他的课。这一招还真灵,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找借口不上体育课了,因为听他的课既有收获又有乐趣,有谁会愿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更何况,王老师是真心为我们着想啊。
他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记忆犹新。那是1989年高考第一天晚上,根据学校的规定,高考期间学生自由复习,老师是不允许给学生讲课的。我们大部分同学在教室里自由复习,王老师走了进来,和我们聊了几句。王老师说:“同学们,和你们相处了两年,一旦分开还真有点舍不得,今晚我再给你们上最后一节课,时间不长,也就30分钟。”等同学们来齐后,王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高考结束后,我们再相见的机会就少了,你们有的可能去大学里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可能回到家里成为一名有知识的农民,但不管干什么,我教了你们两年,要有始有终,有两道数学题我在这儿给你们讲一下,首先声明,这不是在猜题,是为了不留下遗憾,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把多种解法给大家说说,供大家参考。”那天,王老师讲的是两道几何题,每道题都讲了几种不同的解法。当时,我们也没有多想,就像平时上课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都用心地记了下来。第二天上午考数学,试卷发下来后,我习惯性地浏览了一遍,惊喜地发现,后面的两道大题和王老昨晚讲的两道题类似。于是,我赶忙先把这两道题做完。监考的老师不明就里,还好心提醒说:“考试一定要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那时数学成绩满分是120分,我们班数学平均分是98分,我考了108分。那一年,我们班一共有55人参加高考,光是本科就考上了43个,惊人的数字,骄人的成绩,轰动了整个校园。
王老师从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他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学习哪有那么难》等70多本书,一直排在教育类畅销图书的行列。他多次作客中央电视台,传播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他巡行全国各地作了多场报告会,场场爆满。记得前两年他来到淄博市,在张店区实验作报告,可惜的是,当我知道这一消息时,已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关于王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些学校的老师为图省事,叫不出学生名字来的时候,就叫学号。省事倒是省事了,可是有没有老师想到过,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王老师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用最朴素的情感给予每一个学生无言的尊重;他把一门原本枯燥的学科用真挚的语言诠释地美不胜收引人入胜:“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是数学。飞机大炮,桥梁轮船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年正是这一席美妙的话语,把我领进了一个神奇的数学殿堂,从而对这门我讨厌过的学科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流年似水,岁月不居。转眼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见到王老师了。在求学的生涯中,教过我的老师不少,但是像王老师这样,在一个学生的心中铭记一生,留下温暖回忆的老师却是少而又少。我有幸,我有这样的老师;我更有幸,我曾是王老师的学生。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