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信:从《淄博赋》到《淄博赋析注》
□实习记者王敏琴
7月4日,《淄博赋析注》出版座谈会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由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宇声主持,副书记谭秀森出席并讲话。与会者畅所欲言,对张福信先生与郑晓先生合著出版的《淄博赋析注》给予了极高评价。参会的市及高校老领导杜祥荣、常志钧、栾贻信、王颜山等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将此书称之为融古通今之作、文化筑基之作。
《淄博赋析注》是在《淄博赋》的基础上,对淄博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延展。
一片赤诚著鸿篇
2008年,张福信在与友人聊天时得知《光明日报》开辟了《百城赋》栏目,便找来一些业已发表的城市赋拜读,读之顿觉朗朗上口,回味无穷,给人以愉悦之感,于是决心一试。因张福信早年曾任市志办主任,对淄博的整体环境和历史现实有着深刻的认知,于是在经过系统的回味历史、筛选资料、收集素材等准备工作后即刻动笔,不久便形成了《淄博赋》的初稿。2008年春节前,初稿寄予北京。但由于稿源较多,静候许久才收到北京的回复:需要修改,一定要文雅一些、丰满一些。于是,张福信又对《淄博赋》进行了反复的洗练、揣摩与修改,并联系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一同对稿子进行修改、润饰。同时,还精心选取了一张展示张店市容的照片,又邀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宋力画了一幅鲁山山水,终于于年底将《淄博赋》及照片、山水画再传北京。2009年2月9日,正值元宵佳节之际,《淄博赋》在《光明日报》登载,读者赞叹、乡亲动容、笔者欣慰。
《淄博赋》凝聚着张福信的心血,他提到,我是怀着一种神圣而崇敬的赤子之情去写这篇赋的。诚然,如此恢宏壮丽之气势、博大精深之内含,非倾注心血而不可成。张福信回忆道,比如开头“南依泰山,巍峨如屏”。而北偎黄河,如何形容?困扰我很长时间,忽然想起黄河的形态,陡然“苍莽似龙”跃入脑海。再如形容淄博的高石英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说,与之相对应的新型材料基地如何相应概述呢?开始写道:“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似玉似镜声似磬;新型材料,基地崛起,如火如荼方正兴。”一觉醒来,散步在操场上忽然感到“声如磬”与“方正兴”不对仗。此时我遥望天际,一道晨曦跃然天上,于是“势如虹”盈然而出。往往是在睡梦中,时有佳句倏然入脑,挑灯而记。在这断断续续一年来的写作时间里,为《淄博赋》引经据典、遣词造句成了张福信生活的重中之重,他无时无刻不在筛选思索、无时无刻不在推敲琢磨,正是这片赤诚之情,铸就了今日鸿篇。
当时,淄博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也为《淄博赋》尽心尽力、出谋划策、指导修改。《光明日报·百城赋》的编辑同样也花了不少心血。《光明日报》的余海波主任也为《淄博赋》而看了不少有关淄博的典籍,还亲自写道,“连衽成帷,举袂成幕”,苏秦记临淄之途;“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汉书》载主父之议。接着还就“人众殷富,巨于长安”的出处与张福信进行研讨,最终确认《汉书》、《史记》均有记载,因《史记》较早,则更正为《史记》。诸如此类,赋中有的语句是由海波主任直接概述的,在行文过程中,他还常常与张福信一同探讨文中之内容、措辞如何更精当。
一卷书墨状河山
“南依泰山,巍峨如屏;北偎黄河,苍莽似龙;东望渤海,波涛滚滚;西闻泉城,流水淙淙。淄河孝水穿南北,胶济济青贯西东;北国江南马踏湖,鲁山洞群夺天工,此乃齐国之故都,足球之故乡,聊斋之鼓励,然则新兴之城市,淄博也……”随着富有节奏、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诗句,记者眼前旋即出现了一个个熟悉的眷恋的画面,那就是淄博。
一开篇,便给人以辽阔的视野,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出淄博优越的地理环境。尔后,以《管子》的“以人为本”开启淄博历史环境的概述。《管子·霸言》篇中管子与齐桓公论政时说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由此可知,天地、山河、历史因人而壮阔、秀美与灵动。最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沂源猿人”是山东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处猿人遗址,与周口店“北京猿人”时代相似。而后李文化的发现,则把山东地区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年。接着陈述了爽鸠、薄姑等6个群体,17位不可忘怀的人物,诸如:姜尚、桓公、晏婴、田单等。而人文历史丰厚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的作为,在于由此创造的物质财富。荀子在《天论》中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故而《淄博赋》从“远古淄博,沼泽遍地”忆起,上下千年,勤劳勇敢的淄博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因地制宜,使农业兴盛,商业发达,城市繁荣,人民富足。随后的文化一节,是《淄博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之优,人伦之秀,必然文化丰厚。”从陶文、《诗经》说起,列举了33位人物,13部著述,5个群体。首先,兵书是举世闻名,是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故有“姜尚《六韬》,孙武、孙膑、司马穰苴之兵法,孰能比高”之句。其次,淄博文化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潮流的是稷下学宫。“千百诸子,云集稷下,如星闪耀”,12个字予以概括。第三,汉代是后齐文化的高峰。不仅曹参倡导黄老之术,得以张扬,而且田何传《易经》,辕固生研究《诗经》,倪宽、欧阳治传授《书经》,胡毋生注释《公羊春秋》,可谓“济济博士于一隅,皆为诸学之旗标。”第四,唐代淄博文化人物又一次崛起。房玄龄、善导,分别是当时史家、佛学之泰斗。更显赫的是战将段志玄、宰相段文昌、著名诗人段成式、少有的音乐家段安节,祖孙四代于一家,可为名门望族,世间少有。第五,清代孝妇河畔三文人。从1634年至1682年,28年间,孝妇河畔诞生了下游王渔洋、中游蒲松龄、上游赵执信,皆为当代之文豪。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西晋文坛上闪耀着两颗璀璨的明星,那就是左思、左棻兄妹。左思一篇《三都赋》,致使洛阳纸贵;而其妹左棻善于诗赋,被誉为山东地区第一位女诗人。
通览《淄博赋》之要点,可看出此赋结构严谨,言简意赅,选材精当,寓深情于内涵,现亮丽于华章,读之耐人寻味,思之寓意深长。而今,在《淄博赋》发表4年之久,张福信、郑晓先生将《淄博赋析注》推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淄博、品味此赋。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义勇对记者说,《淄博赋析注》堪称融古通今之作。它在《淄博赋》的基础上,对淄博文化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析注》采用逐句解析的方式,或以分句,或以整句,都加以全面完整的释义梳理,做到了句句有来处,段段有根由。从一词、一句入手,勾勒万里,极目八荒,给人以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心境亦为之陈实而饱满。它对淄博重要的人物、事件、历史环境作了系统详尽的解读,帮助读者漫游古今、体察感悟,完成一次淄博文化之旅。
一曲悠长诉乡情
对于张福信来说,写作《淄博赋》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感使然。张福信先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又任市志办主任、区委、大学书记,几十年来笔耕不辍,退休后还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更重要的是,这60年来他甚少离乡,与家乡休戚与共、密切相连,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片土地。故此,挚爱她,崇敬她,歌颂她。他说道,我从心底热爱这片乡土和事业,为此愿倾其时间和精力。家乡的山水养育着我,家乡的文化熏陶着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教育并维系着我,真是乡土之情无以言表,乡亲之恩难以回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只要一息尚存,定为家乡效劳。
在张福信任市志办主任时,就与同志们一心想编一部一流的市志,为此奔走呼号,在全市掀起修志热潮。尔后,充任张店区委书记、市委常委时,一心一意与张店人一起为建设“天下第一店”而尽心尽力,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建设张店之路,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任山东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后,主要是尽量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尽可能地搞好科研,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同时还选派优秀人才到地方挂职,派出学校引进的第一个博士到张店挂职副区长,第一个博士后到临淄挂职副区长。他退休后,帮助张店一个企业获得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主编了歌颂张店的诗歌集——《张店放歌》。现在主要是写点赞美家乡、讴歌乡亲、展望未来的诗词、文章。他已为临淄的人文景点填写了54首词,拟为《齐都神韵》;直到现在,他还在为张店一些地方和人文历史及传说填词,拟为《黄桑圣韵》;酝酿《临淄赋》与《张店赋》;张福信与郑晓先生编著的《毛泽东论齐》,业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查同意,拟于年底出版等等。诸此努力,皆是出于这浓郁的乡情与一片赤子之心,正如《淄博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用这真情,谱写了一曲婉转悠长的赞歌,倾诉了一段诚挚隽永的乡情。
写赋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现实中,大浪淘沙似地挖掘、选择资料,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锤炼过程,然后予以表达。而“析注”,又反过来,将凝成的语言,予以还原,且尽量完全、准确、贴切地予以注释出来,同样是一个反复比较、鉴别、取舍的过程。他们顺着赋的脉络,广泛搜寻资料、详查典籍、实地考察、认真鉴定、反复琢磨,将此赋逐句予以细解,遂成《淄博赋析注》。“析注”践行了“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的准则,诠释了《淄博赋》中所涉及的周围环境、山河风貌、历史人物、事件背景、文化典籍、经济状况等等。就整体而言,注释比较确切,资料比较翔实,语言比较简洁,文字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地方,贴近读者,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流露出对家乡悠久历史和壮美山河的敬畏与仰慕之情。
从《淄博赋》读到《淄博赋析注》,伫立室中,遥望淄博,感到它似乎说出了自己多年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倾诉了多年来想诉而未有诉的情。
《淄博赋》作者张福信
新闻推荐
谁能吃低保群众说了算 淄博市出台《最低生活保障民主评议办法》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