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江南——江南忆 杭州展系列报道之十六 借步李波成才路
高照与李波交流艺术
任道斌签名留念
李波作品
四十年前,李波先生原名李寿庆,在中国美院就学。而今,李波的一手好画,使其成了中国画的名家。最近,他重返母校,办了大展。画展期间,高朋满堂,响声连片,效果甚佳。
因一度,我曾做过他的老师,又是同乡,于是李先生乘此,盛情地带着弟子与朋友,来我处叙谈。他的来,让我打开了封存已久的记忆。在脑海中,迅捷还原了先前那同学李寿庆的率真影象!
感慨良多的是,无庸讳言,他成长在那非常动荡的年代,今天却有如此非常的成功,不能不令我惊叹!其间,亦油然使我想到: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以及成功与功夫之间的关联。因为本人觉得,特别以他的学历,可以证实,事业的成功,更需功夫的磨砺。这里请允我,以李波成才这一个案,稍加分析地为试图借步李波成功之路的朋友,作鉴。
“功夫”就词典言,谓本领与造诣。与“工夫”通。只是依我看,功夫又有虚、实两种。一是看得见,谓有形的实功;二是摸不着,为无形的虚功。
画界的实功,主要体现在艺术品位的特质与特色,这样两个方面。
就李波的艺术历程而言:他诞于中方的扬州;学于南方的杭州;成于北方的山东,践艺于一座名闻遐迩的城池——淄博。
生于斯的古城扬州,虽临长江以北,可那儿的风土人情,倒是南北兼之。其园林风格,就是江南的品味。说起扬州富春包子的特色,诚如北方的面点,特大;又若南方的馅心,美鲜!而在如此环境下,成长出的李波,其艺术的个性,我想,是否成了位南北性情皆备的“杂交”画家?一笑!不过,别说,有趣的是,倘以他的作品论及,倒是可做这样的印证。
如果从其画品的特质言,他的画,既具北方的质朴与纯真,又显南方的清秀与雅逸。南北画风的融会,特显他创作品相的大器、简约与灵动。
画品的特质,决定画品的特色。内行画的中国画,特讲笔墨。我虽学雕塑,一度曾因工作之缘,有机接触与欣赏到某些国画。凭心而论,不少笔墨实是甚佳。花鸟有似白石翁,山水尤若黄宾虹。看时倒也赏识。然而,说句真话,嗣后却极易淡忘。何以?究其竟,因某些画家们,少缺自我艺术语言的特色之故。
再说,一幅成就的中国画,如何有特色?作为外行的我以为:“笔墨重要,绝非唯一”!中国画的经营,不论诗书画印,单就创作而言,有着始于立意、次以布局、再施笔墨、终显意趣的程序。岂能以笔墨一技,概之?
倘以上论,如果说南北画风的融会,形成了李波画品的特质,那么,显示在作品的陈设布局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则成了他画品的最大特色。画面上,图象符号的位置经营,其构图,具显了现代平面的构成。图形的点线块面,强调了线之粗与细的交集,面之黑与白的分割,且十分讲究美的形式法则之运用与处理。这种意识的现代性、审美感,由于能与它画相左,而显个性。此种有意或无意地在画中的表现,可谓处处有见。必须一提的,是他与此同时地在传统上的精研。虚心向历代各家的求教,比如,对近及潘天寿、远至八大等的研习。从而如此这般地促成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其绘画能自成一体地特立于画坛的花鸟之林。
至于摸不着的所谓虚功,并非众所不知,只觉难以践行而已!在画界,此功就是对画的钻研与兴趣,以及对事业的韧性与坚持。所以难为践行,乃因本功,说易做难;一时易,而持久难也!画展之时,昔年同学欢聚。在道及李波绘画往事时,言及他不闻窗外的钻劲、及其夫人车祸而遇挫等,他心态总似当年盛传的“语录”般,叫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对画事自始至终、全心全意的投注,确保了李波先生今天的成功!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