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节日里的地下电缆巡检工

淄博晚报 2014-02-09 23:26 大字

2月1日大年初二,按照习俗,是女婿陪妻子回娘家的日子。

高盛没有陪妻子和儿子一同去,他一大早就独自离开了家门,在寒风中和同事钻到地下隧道,去巡视看不到头的电缆。

同事叫刘冰,和高盛一样都是山东淄博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一名电缆巡检工。每天从太阳还没出来就钻入地下,到太阳落山才回到地面,对他俩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整个淄博城区有地下电缆隧道近40千米,当天他们的任务是巡检第20区段到29区段共7千米长度的隧道电缆。

大年初二的早晨,行人并不多。薄雾中,高盛打开了位于110千伏齐林变电站附近的地下入口井盖,用绳子吊了支空气质量监测仪试了试,说了声:“还行,含氧量正常。”一转眼就钻了进去。

记者随之跟了进去,沿着一级级钢筋做成的脚梯,经过六七米才到达隧道底部,一股潮湿、浑浊带着腥味的气体立马涌来,让初次进入隧道的记者难以忍受,胃里开始翻腾作呕。高盛连忙将背着的氧气瓶打开让记者呼吸了好一阵,这才慢慢适应开始向前行进。

“我干地下电缆巡检这一行已经20多年了,刚开始也是难以适应,几天下来饭都吃不下,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高盛边说边不时提醒着,脚下滑,多注意。因为隧道常年在温度低、湿度高的环境中运行,地面上积着一层薄薄的湿泥,不小心就会滑一跤。记者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的走着,不时被高盛他们抓住扶一把,才没有滑到,但一会儿功夫全身就被汗水湿透了。

高盛说,即使是地面滴水成冰的冬天,隧道内的温度也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夏天能高达50多摄氏度,湿度常年维持在70%以上,甭说还要在狭窄的隧道里穿行,就算是不动,浑身出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他们最担心的是忽然滑倒,因为隧道内全是角钢做成的电缆支架,不小心就会划破皮肤。“地下巡线工,没有不被划过的。”虽然路难走,但他俩每几步就会停下来进行电缆测温、测负荷、接地电流检查等工作。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段非常狭窄的隧道,看样子不到1米高、半米多宽,这让身高1.84米、重近100公斤的高盛走起来异常困难,只能蹲着一步一步往前挪,背上的氧气瓶和头上的安全帽不时地和隧道壁发出碰撞声,他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洇透,额头的汗顺着帽沿开始滴下来,不时的用手电筒回头照记者:“别停,身体处在这种弯曲的姿势,停下来最消耗氧气,越喘越憋得慌。”

但仅过了约200米,前方难以想象的密集电缆差点让记者打了退堂鼓,四周近30条各种不同型号的电缆如蜘蛛网般排布着,一旦这些电缆接头有破损,无疑对人身伤害是巨大的。但高盛说,他20多年来已经在这些漆黑中趟了近两万公里的路程。

终于到达了中途休息站,是一个抬头能看到一小片圆圆的天空的地方。“这是通风口,歇一会儿吧。”高盛说,年前,他们同事几个研制出一套智能巡检系统来,能通过远程对隧道电缆进行测温、烟感、积水、过载、可燃气体等进行实时检测和视频监控,非常实用,只是因资金不足目前只装备了几千米的隧道。“再说现在是春节期间,再高科技的东西,人不下来实地看看也不踏实。”

今年春节,淄博供电公司提出了“不停电”的目标,高盛他们的日巡视量也增加了近一倍。临近中午,他们终于完成了4个区段近处4000米的巡检。为了节约时间,午饭只能在巡检车上进行。“今天巡检的隧道地势复杂,时间就不好控制,所以我们一早就自己准备了饭,可以节省点时间,如果巡视的路段比较好,我们半天就能完成5千米的任务。”

吃过简单的午饭,他们又一次钻入地下,开始在黑暗中行走,护卫这万家灯火。

(记者袁一军通讯员远德亮王凌云)

新闻推荐

13万人登泰山“过年” 春节期间,泰山景区迎客32万人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