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视野 生活 生命哲学 —读长篇小说《孟祥民》

淄博晚报 2014-02-14 23:22 大字

说来也巧,近年来,在齐鲁大地上涌现的两位先模人物孔繁森和孟祥民,都是孔子和孟子的后裔。他们的事迹,经由主流媒体宣传而广为人知。单就工作于淄博、英年早逝的孟祥民来说,作为新时期环保卫士,他的事迹,他的为人,我们已耳熟能详。像所有英模人物一样,关于孟祥民的事迹报告会和各种学习会集中开展,各大媒体突出篇幅和时段共同刊播。人们感动或震撼之余,如果将眼光放远,联想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精神遗泽,就会意识到,这也许并不是一种巧合。因为一方水土和它所养育的人物,往往有它独特的地域属性,就像植物品性之耐碱和抗寒,又如品貌之高大或婀娜,总之会打着民风的烙印或遗传着某种精神密码。从这一视野来看孟祥民之出现就不难理解在当代文化精神包括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传承何其重要。

如果套用资源优化配置原理来看待先模人物的宣传效应,那么,我们有没有将这块优质的精神资源“吃干榨净”或“永续利用”?即便如此,现在早已是眼球经济式的节奏、互联网样的速度,人们尤其是青年人还有多少机会和兴趣再接近孟祥民这片精神高地?

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推广是社会媒体公器的必然担当。当新闻界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当宣传热潮或周期已过,当我们还在等待、犹豫甚至不以为然的时候,长篇小说《孟祥民》出现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主旋律小说。我认为他的问世最主要的价值应该是:它是经历了孟祥民事迹“热效应”之后的“长思考”。这里的“长”与其说是列“堂堂之阵”为英模“树碑立传”,不如说在市场主导经济、思想日趋多元的当下,对崇高的捍卫和坚守。与其说是在新闻效应之外对人物境界的诗化寻源,不如说是在热潮之后留下的使命见证。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从小说中发现了一个正能量更丰富的孟祥民,一个更人性化的孟祥民。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个不起眼的人,他也过着寻常的日子,上班,吃饭,上菜市场砍价,给老婆缝被子。他也是不同常人的人,拒绝着各种诱惑,真正的热爱生活。然而作者运用他的写作经验和生活积淀,使得孟祥民在小说中再活一次,同时让我们坐下来,再次审视孟祥民并进一步审视自己和同时代的人,在有些“缺氧少钙”的年代,复习一个人的生命,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单是这一点就多么难能可贵。因为作者要面对一种写作风险——主旋律题材小说对有着丰厚写作经验的人来说,要想有所超越,又何其难也。

还有,我一直在想作者哪来这么多精力,使他在短时间内写就这部长篇,可能他的大脑里蕴藏着若干秘密,拥有随时可以点燃丰厚的生活底蕴。可能与他生长在山明水秀的地方有关,他思路由他灵活运用,他干的活计像家乡的泉水一样自然喷涌,出手明快,似乎毫不费力。

作者在这部小说里,没有使用他以往小说中不断探索的充满张力的结构和手法。他直奔主题,小说开始就将一个最基层的环保工作人员孟祥民首先归还于生活,交给“冲突与矛盾”:主人公报到第一天,横幅,农民,上访,各种元素迅速出场,戏剧化的经典手法,也是吸引读者的普遍做法。此前,作者已经完成了关于孟祥民的电影剧本,继而小说创作中“对话与台词”尤为丰富。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孟祥民,极为朴素,不到50岁就去世了,就事迹材料来说就很难驾驭,而将之丰富为20多万字的小说,非笔力强健者没有可能。而作者依仗着对生活观察深厚的功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孟祥民这个人物典型塑造出来。

在艺术审美上,我是偏向文本学派的。坦率地说,即从研究文本出发,我以为这不是作者艺术上最好的小说。我不知道作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是如何调和主旋律和艺术技巧的关系的,也看不出全书为何分成64个章节,是方便在报纸连载的缘故?总觉得章节稍多、人物较杂,似乎缺少了小说诸多横切面的营造和串联,造成一些人物塑造个性虽然鲜明(李阳和仇香两个人物的塑造似乎无助于小说境界的提升)但无法更好抵达时代背景深度。

但是在细读几遍之后,我又修正了自己一些看法。感到这是最接地气的创作,也是充满担当的写作。小说家和诗人一样,上佳者皆有赤子之心。作者的人文情怀使然。据我所知,没有人要求他为孟祥民写这样一部书,也没有听他说要怎样写。因为之前作者的6部长篇,特别是《潮起潮落》和《绿逝》已经在文学界为他赢得了足够的声誉。

在他夜深人静的写作生涯中,他的工作性质肯定有为这个城市文化做些什么的动力,他不满足那些“硬”的东西,他想超越“碎片”化。更主要的是,孟祥民肯定有一种东西打动了他,而且让他一鼓作气的写出来。尽管对话多,但如著名作家雷达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的生活视野使他往往运用一种比较舒缓的调子、分散的笔墨来架构作品,看似松散,但实际上是形散神不散。一部作品显示出了作者很好的哲学功底。

此话点到了他文学创作中的哲学基因。作者曾得到过系统哲学训练,让我感到他在小说中有意无意的布局、人物的收放似乎与哲学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默契呼应。当你读完孟祥民这部小说,就会感到在浮躁弥漫、信仰缺席的今日,为了击退病魔孟祥民为何竟要大口喝香油甚至喝下自己的胆汁,这不就是日神精神的要义吗?只有在小说中它才使人沉浸于梦幻般的审美状态,去忘却人生的苦难本质。当你读完孟祥民这部小说,再重新打量你的周围,在人生庄重严肃的许多时刻包括郑重其事的面对和解决环保困境、关注PM2.5时,为何焦虑愤怒之余,自我解嘲的笑声却常有出没?

我们的人心在复杂时代背景下呈现诸多状态,想来这部小说能够诠释它。作者安排老实巴交的孟祥民在小说里也能起舞,不也是对酒神精神的本质即对生命的肯定吗?小说通篇有作者的期盼和爱恋,人物命运里能读出你我的记忆和身影。从这一角度出发,小说孟祥民也不再仅仅是完善了新闻中的孟祥民,也超越了事迹报告中的孟祥民,而是作者和更多读者共同完成的孟祥民。

新闻推荐

高玉红 她在林业战线奉献青春年华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