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本书带你一探淄博教育的“前世今生” 《淄博记忆·教育篇》正式出版

淄博晚报 2017-05-12 11:46 大字
近日,淄博市档案馆(局)编纂的《淄博记忆·教育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淄博记忆·教育篇》被列为2016年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是《淄博记忆》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入教育档案资料1200余件

《淄博日报》老报人作品曾入全国高小课本

《淄博记忆·教育篇》共分为课本、试卷、作业、证书徽章、教学用具、教育资料、杏坛影像等八大部分,全书共收录教育档案资料1200余件,史料详实,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

该书通过系统全面的实物教育档案,反映了淄博教育发展的历程,反映了教育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当今教育的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参考价值。淄博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科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该书收录的新中国课本中,在1951年至1956年全国第一套全国中小学通用教材中,原《淄博日报》老报人谭连撰写的“一个青年矿工”被选入这套教材的语文课本。

淄博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佳敏向记者介绍,出版《淄博记忆》系列丛书是市档案局围绕文化强市战略功能布局,立足工作实际,开展的一项以记忆淄博、讲好淄博故事为主题的特色工作。出版《淄博记忆》系列丛书对进一步整合激活馆藏档案资源和社会档案资源,为淄博市各项工作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珍贵史料,将起到积极作用。

淄博教育溯源

“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

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称为“庠”“成均”,夏始有“校”“序”“学”等官立的不同类型的学校。春秋时期私学兴起,这是我国学校制度上的一大变革。当时以兴办私学著称者有孔子、邓析、少正卯等,史称孔子“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齐桓公时的三选制度使出身低微者也可出任上卿之副。管仲在齐国推行对士、农、工、商分别进行专门教育,这是我国专科教育制度化的起源。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传说春秋战国时鬼谷子在淄川黉山(黉古代指学校)培养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这是有关淄博地区教育的早期记载。汉末著名教育家郑玄也在淄川黉山创立郑公书院(康成书院)。明清时期,淄博境内,办学风气盛行,私塾林立,义学星列,书院颇多。王渔洋、赵执信、蒲松龄等天下闻名。19世纪末,淄博的赵东壁等知识分子和商界开明人士大声疾呼、集资捐款、身体力行,极大促进了淄博地方教育变革。淄博由官方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推行“废科举,兴学堂”,最早的临淄县于1903年改闻韶书院为县立高等小学堂,随后淄川般阳书院、桓台崔公书院等均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随着德、日资本主义入侵,教会势力趁机而入,办起了一批教会学校。淄博最早的中学—光被中学及博爱幼稚园等即属此类,它在客观上起了推进教育内容变革的作用,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得以创立,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留学生。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之后,淄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5年全市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初高中全部实行“三三制”。1987年科教兴市战略得以确立,1992年被国家教委确立为省级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94年又被确立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地市级联系点城市,1996年完成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9年山东省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高校—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齐鲁医药学院)设立。2000年淄博市完成了初中学制“三改四”。步入新世纪后,淄博教育的发展更加迅猛,为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培养了大批人才。

(晚报记者谭晓娟通讯员王万杰)

新闻推荐

鱼龙中学多形式开展读书活动

晚报讯近日,桓台县鱼龙中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各班建立了读书组织,负责对班级读书活动的组织、领导与监督,班级还建立了读书交流记录、...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