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富民强镇“聚宝盆”, ———高陵镇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转型发展纪实

烟台日报 2013-08-09 17:58 大字

近年来,高陵镇立足资源优势,在镇域特色化定位上下功夫,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做文章,坚持“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强镇”目标不动摇,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为抓手,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围绕社会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积极创新运作模式、服务理念和营销方式,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富民工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跨越式转型发展。

牟平区高陵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拥有全区最大的水源地———高陵水库。因有着良好的自然优势,远离城市喧嚣,没有污染,水源纯净,土质肥沃,被审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发展“三色”产业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高陵镇境内原辖院格庄工业园区,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和8个总投资达4亿元的工业、服务业项目,是该镇的主要经济增长点。2009年区划调整,院格庄划归莱山区,项目随之被划走。高陵镇的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该镇的决策者们充分认识到,要重振镇域经济,必须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高陵镇山脊薄地多、水浇泊地少,适宜种果菜。为此,该镇采取“土地流转、政策引导、技术承包、政府促销”等办法,举全镇之力,聚内外之财,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以苹果为重点的“红色”果品产业。高陵镇临近高陵水库有7座绵延的贫瘠荒山,山体与水库落差大、距离远、灌溉条件差,为给群众开辟更为广阔的致富门路,该镇把这些荒山作为果业试点区域,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开发支持。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镇财政两年拿出230万元从国家农业部脱毒苗木繁育中心引进了“烟富3号”等近十个品种的优质苹果树苗40万棵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打造万亩“富来高”优质苹果观光园。在传统果树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更为先进的矮化砧集约栽培技术,在碾子头、下雨村、范家庄和大张家夼等村建设起苹果矮化砧示范园,打造出一批特色示范基地。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品种的果业种植,建成薛家千亩樱桃基地、闫庄千亩樱桃基地、上王格庄千亩巴梨基地、唐家夼千亩桃子基地、侯家庄千亩苹果基地等5个千亩果品基地。目前,高陵镇果品种植总面积达到3.2万亩,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果园”的果业发展目标。

发展以奶牛、肉食鸡为重点的“白色”养殖产业。为了扶持农民发展好养殖业,高陵镇采取“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技术上指导”的方法,坚持到位不越位、到位不缺位,按照“公司搞经营、农民搞生产、政府搞服务”的思路,搭建产业化发展链条,为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大张家夼、高陵村、下雨村等建立起奶牛基地,在王疃、徐村、曲家疃、范家庄等多处建立起规模养殖小区,同时,依托烟台长生食品、仙坛股份等龙头企业,加大政策、资金及防疫服务力度,发展养鸡大棚340个、养猪场12个、养牛场8个,全镇肉食鸡年出栏量达1000万只,鸡蛋年产量超200吨,生猪存栏量1.8万头,奶牛存栏量达2100头,全镇畜牧业年纯收入达4500万元,拉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

发展以拱棚菜为重点的“绿色”蔬菜产业。2009年,高陵镇在瓦屋屯村建设了600亩的蔬菜基地并取得突破性发展,被烟台市政府确定为“菜篮子工程基地”。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种“致富菜”,2010年,镇党委、政府在高陵水库下游规划出2000亩土地作为全镇蔬菜基地启动区,建成生态蔬菜大棚558个,全镇蔬菜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双山屯、下潘、双山寨等9个村的蔬菜种植业蓬勃发展起来。在指导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品质的基础上,高陵镇统一注册了“富来高”商标,统一对果蔬产品进行包装、认证和销售,并投入20万元,由国家工商总局审核通过了对黄瓜、西红柿、芸豆、茼蒿、油菜、芹菜等6种蔬菜的绿色认证。通过实施龙头和基地带动,使这个在全区蔬菜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的镇实现了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全区乃至烟台市的蔬菜种植大镇、产业强镇。目前,全镇共建设蔬菜大棚1230个,种植面积达2500亩,年产量达10000吨,年产值达4000万元,菜农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

定位“三高”标准打造现代生态园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牟平区早在2009年便确立了打造“一城四板块”的战略,作为四大板块之一的“生态绿谷”是以牟平区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在政府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的前提下,以休闲旅游示范村和循环农业样板园区为载体,建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对于高陵镇而言,发展新型农业模式势在必行。”高陵镇党委书记王欲晓说。基于此,一个有机果蔬种植基地、生态农业科研基地、规模化农业产业、河流与湿地生态修复、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田园养老、生态医疗、特色生态度假旅游、零污染零排放生态能源系统、高效物流配送等“十位一体”的新高陵概念应运而生。

高起点规划定位,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2011年8月,作为“生态绿谷”核心板块的高陵生态产业园启动建设。按照“一次规划,三期建设,五年建成”的规划目标,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2.6万亩。目前,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一期已建设有机种植基地400余亩,阳光温室大棚60个。2012年实现平均亩产果蔬4000公斤,产值8万多元,总产值4000多万元,自主打造的“山合易”农庄果蔬品牌已成为烟台市第一蔬菜品牌,在烟台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

高品质种植管理,建立规范化生产体系。为了给土壤一个涵养养分的时间,产业园投资16万元,引进东北黑松林的天然黑土,将其与草炭灰、珍珠岩和农家肥按比例混合,作为果蔬的培养基质。同时通过温浸的方式发芽,施用有机生物菌肥,运用人工物理方式除菌防虫,利用振动棒授粉器和从荷兰引进的熊蜂进行授粉,用沼液驱虫、杀虫和杀菌,以沼渣作为底肥的重要原料,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催熟,不追求高产量,打造天然的生态温床。

高效益营销推广,推行一体化经营模式。生态产业园在运作模式上,坚持以村为基础,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统一管理、统一种苗、统一下栽、统一销售,由单一分散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转变。为有效解决菜农销售渠道窄、卖菜难、价格低的问题,他们与烟台振华集团、东方巴黎超市、百纳餐饮集团等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成为烟台市农超对接基地,每年向市区提供放心蔬菜1500吨以上。

实行“三点”联动建设生态文明村庄

自2012年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以来,高陵镇高度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点”联动建设生态文明村庄。截至目前,全镇共有10个村庄纳入生态文明村创建范围,其中7个村庄已顺利通过2012年验收,下雨村、集后村和西屯车夼村等3个村庄正在积极创建中,其中碾子头村已成为全区生态文明村庄建设亮点示范村庄。

紧扣标准抓重点。高陵镇紧紧围绕“硬化、净化、美化、亮化”的要求,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坑塘垃圾、“四大堆”、卫生死角及杂草清理为重点,按“群众自发整治—村集中整治—全镇重点攻坚”三个阶段,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清理“四大堆”1526处,清除违章建筑750多处,完成绿化近2.5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万多米,新建沼气池273个,建设花墙11000多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抓住机遇攻难点。抓住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的机遇,高陵镇加大农村道路硬化力度,共计投资1330万元,建设网化公路45.55公里,基本形成“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同时,在全区率先实行环境“网格化管理”,对全镇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创新实施村级保洁员管理考核新办法,确保不出现反弹现象。如今的高陵农村旧貌换新颜:墙壁白灰相间、道路整洁干净、绿草生机盎然、游园环境优美、路牌醒目鲜明,处处都有好景致。

力求长效创亮点。在整治村庄外在环境的同时,高陵镇十分注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庄文化软实力,先后投资50余万元,新增安装体育器材的村庄21个,新增“四有”村庄12个,新建文体大院14个、农家书屋8个。在此基础上,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加大对农村庄户剧团的指导扶持力度,促进农村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深入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打造了一批亮点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生态文明变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素质,让生态文明之风吹遍高陵。

如今的高陵,正向着“生态、美丽、幸福高陵”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正以“生态绿谷、果香菜鲜、秀美绿洲”的靓丽姿态喜迎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发展、观光作客。

高陵镇政府驻地

高陵生态产业园客户体验中心一角

高陵镇自主打造的”山合易“生态果蔬品牌

高陵生态产业园外景

新闻推荐

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陈左黄辞世

商报消息(记者傅晓燕)山东省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陈左黄先生于2015年7月11日凌晨2时50分辞世,享年98岁。告别仪式...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