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奋起赶超 科学跨越为实现莱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月30日)

莱芜日报 2012-02-03 21:53 大字

刘士合同志代表中共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记者 高留声 报道)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推动莱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莱芜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起赶超,科学跨越,为实现莱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莱芜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1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5亿元,是2006年的1.85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是2006年的2.04倍;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0.1亿元,是2006年的2.49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4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实现进出口总额35.8亿美元,是2006年的2.93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509元、9626元,分别是2006年的2.03倍、1.85倍;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06.9亿元和531.6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加286.4亿元和236.8亿元。

———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6.6:63.6:29.8调整为6.4:60.8:32.8。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了莱钢宽厚板、泰钢不锈钢、九羊产品升级改造等一批钢铁提升项目,推进莱芜电厂百万千瓦机组、汇源工业园、泰丰精品家纺等一批非钢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打造了“航空运动之城”的城市名片,建设了齐鲁钢铁物流园等一批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大力培植特色高效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家,农产品出口额5.7亿美元,五年翻了两番多。

——— 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服务“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初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为2.44:1。新城镇、新社区“两新”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农村社区住房3.5万户,对70个“城中村”进行集中改造,城镇化率提高到52.6%。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立起“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垃圾治理机制,实行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托管合作,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莱芜市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中国社科院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总结为共享型融合发展的“莱芜模式”。

———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以创建“创新型城市”为平台,以“工作创新奖”评选为抓手,引导各级干部大力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深化“两股两建”改革,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和集体资产股份化,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事业单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800多个,形成固定资产近500亿元。着力提升对外贸易水平,进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达到22家。

———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规划建设北部生态旅游、中西部姜蒜加工储运、南部钢铁加工物流等“三大产业板块”,拓展和建设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农高区等五个省级园区,打通莱城大道、莱钢大道、长勺路、凤凰路等主干道路,拉开了区域发展的新框架。加快“精品城市”建设,实施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文化中心、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嬴牟大街、龙潭大街等城市道路21条,建设植物园、青草河等游园绿地71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城乡中小学建设改造和镇村卫生院(室)、镇村文化站(院)、乡镇敬老院、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等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广播电视,全面完成182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先后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国家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

———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救助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市覆盖,参保人数48.8万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将14.8万城镇居民和87.4万农民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建立以“货币直补”为特点的住房保障机制,累计解决1.1万户居民住房难问题。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和谐莱芜建设,建立完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保持了和谐稳定局面。同时,城乡文化繁荣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计生、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党管武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在中国社科院2011年公布的居民幸福感指数测评中,莱芜居全国294个城市第6名。

———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具有莱芜特色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模式。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加大干部公开竞争选拔力度,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积极探索以企带村、村企融合、村居联建等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四个创新、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20个“最佳案例”之一。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制定和落实严管干部“十条要求”和“五项制度”,建立完善目标绩效管理、重点工作督查、干部问责等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中共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莱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莱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完善。一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思想解放,以战略的、开放的、发展的、全局的眼光审视莱芜,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善于用市场的理念、改革的手段、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三是必须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必须坚持强化作风保障,靠制度严管干部,引导干部干事创业、服务为民;五是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五年的不断探索,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快,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放缓、效益下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发展稳定性协调性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发展方式粗放,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经济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民生保障能力还不够强,水平还不够高;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莱芜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五年。综合分析判断宏观形势、莱芜市发展基础和各方面条件,莱芜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机遇,充分用好机遇,奋发进取,大干快上,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跃上一个大的台阶,创出一片新天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莱芜市总量小、实力弱、经济结构单一等突出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将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创业历程。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拼搏进取的精神奋力攻坚,才能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开创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讲大局、树正气,讲奉献、重实干,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奋起赶超,推动科学跨越,努力开创莱芜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奋起赶超、科学跨越”这一主题,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水平”这条主线,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着力壮大经济实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提高,确保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GDP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五年累计完成3000亿元,力争达到3500亿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投产一批发展潜力大、支撑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培植起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人。城市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功能配套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新城镇、新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3%以上。

———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衣食住行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4%。劳动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城乡文明水平明显提高。

———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以上,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环境更加优美宜人。

———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政机关作风转变成效显著,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正确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

1、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咬定发展不放松。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发展不动摇,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立足于发展,靠发展凝聚人心、激发干劲,靠发展壮大实力、改善民生,靠发展争得主动、抢占先机、赢得全局。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关于莱芜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上接A2版)今后将逐步扩大部门预算审议范围,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三、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确保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莱芜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