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乡愁引客来 蓑衣樊:专种供游客体验的“风景”

大众日报 2018-07-31 03:30 大字

□本报记者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李峰王克军

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黄新海的孩子们前些年都在外地安了家,日子过得都挺好,就三番几次想接他们老两口进城生活,可老黄就是执拗着不去,气得儿子和闺女好长一段时间没回村。

“一年多没回家,现在连家门都进不去了。”今年“五一”,他在青岛工作的儿子黄永国想回家继续劝父亲进城,没成想车还没到家门口,就被长长的私家车队堵在了村南头。他只好绕村步行回家,眼前的景象让他一下子理解了父亲为啥坚守农村不进城的初衷。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薄纱,河环水绕的村居绿树红瓦,错落有致,透着水墨画般的灵气。村西侧的稻田里,稻农们正趁着天气凉爽忙着插秧。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种植的不再是赖以生存的“口粮”,而是专供游客体验的“风景”。

黄永国深深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由衷地赞叹:“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看来父亲的选择是对的。”

蓑衣樊村距黄河不到1公里,河湖相连的水面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土地多盐碱贫瘠,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容村貌长期得不到改善,曾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

2011年,在外打拼多年颇有眼光的刘树海回到村里,并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他意识到,乡亲们其实一直在守着“金山”讨饭吃!因此,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四处求取乡村旅游的“真经”,并成立大芦湖文化旅游公司,把村内1570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对村内民居院落、道路进行统一设计改造,打造了第一批统一管理的30户农家乐;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码头、造木舟、挖荷塘、种水稻、养螃蟹,实现了一步一景,还推出了湿地泛舟、荷塘采莲、稻田钓蟹、果蔬采摘等一系列旅游体验项目,原先自己都“嫌弃”的小村庄变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水上乐园。

“水还是那片水,树还是那片树,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转化为增加群众福祉的生态红利。”去年底,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接过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接力棒”。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把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作为发展目标。司国营表示,现在不少村庄建得像城市一样漂亮,高楼林立、千篇一律,但老百姓打心眼里不喜欢,因为这不是咱农民想要的样子,农村就要走农村的路。

去年以来,蓑衣樊村对村内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先后建起了“农村大席”主题的食堂、容纳500人规模的会议室、家庭式个性化服务的养生小木屋和“农村大炕”风格的蓑衣客栈。

“加快乡村振兴,我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反复咂摸、思考,确立了‘三条腿\’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司国营告诉记者。“第一步就是立足水乡特色,进一步做足做活‘水文章\’,让产业振兴起来,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大的生态红利;第二步就是守好农村的‘魂\’,突出乡土味道,加快保护性开发,真正体现农村特点,留住乡愁;第三步就是吸引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回归,把我们乡土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起来,打造水乡特色鲜明,集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文化体验与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新闻推荐

高青:市民体验“透明工厂”

本报讯7月18日,高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安山东”示范生产企业“透明工厂”体验日活动,邀请30余名市民走...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